在场众人笑得更大声了。
第113章反论没能力还逞英雄,让你叫我声哥都……
裴厌辞愿意开这个口,顾越芊就想将这事翻篇,有没有学问她不关心,今天邀请裴厌辞过来又不是为了这事。
“公主殿下可不能偏心,裴大人这敷衍的说法完全没办法说服我们。”赵源环顾左右,其他人也都有这般想法,“裴大人,今日你不说出点门道来,恐怕朝野中人会怀疑你德不配位。”
“攻讦我德不配位,然后呢?”裴厌辞好笑道。
“当然是上书给陛下咯,除了这个还有甚办法。”对面戚澜抱胸,目光桀骜不虞地仰视斜对面站着的人,冷笑,“是我孤陋寡闻了,一个八品的右拾遗,能算老几?”
“你……”赵源“一个杂种”差点脱口而出,好歹记着这里是公主府,深呼一口气,将面上一丝狰狞掩去,看向裴厌辞。
“裴大人,今天之后,恐怕不利的流言会就此传出,国子监的声誉,必定也在你这里毁于一旦。”
裴厌辞似乎想到了谁,脸上的漫不经心慢慢收敛,盘坐在食桌后的身体挺直了一些。
“方才你们所言,我都很赞同。”他道,“大宇在年初大败大熙,这的确振奋人心。连年无旱无涝无地动异象,风调雨顺,百姓仓廪实,衣食丰,日子比三十年前好过不少。一切都是因为有圣明的君王在座,良臣辅之,才能让大宇平安顺遂。”
“你这是将我们说过的话换个方式又说了一遍。”一个人嗤笑道。
“大宇永远无法胜过大熙。”
此话一出,满场寂静。
他们脸上的错愕都来不及掩饰。
顾越芊都愣住了,“裴厌辞,你知道就算在本宫府上,今日人多眼杂……”
“下官知道,”裴厌辞朝她点了点头,又看向在场的男男女女,坚定道,“这就是我的看法。”
“三年一次的科举,给朝廷带来的都是一群废物——没错,就是你们。”
“赵大人,今年的新科状元,表面上夸孙小姐还算不错,实则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连承认人家一个闺阁女子作诗比你强都不敢,不如好好扪心自问一下,你这状元郎的头衔是怎么得来的。”
“你……”赵源手指颤抖地指着他。
“武大人,”裴厌辞把他的手指不客气地按下来,碍着他眼了,“久仰大名,你若非有个二品重臣的老爹,你觉得就凭你在国子监流芳十年仍拍案叫绝的混账本事,能顺利出师,考上科举,而后入朝当个六品官?
“还有辛公子,你还未入仕,那你今日出现在公主府,其用意想必无需我多言。奉劝你一句,莫被别人的权势富贵迷了眼,安心读你的圣贤书,比甚路子都强。
“你们一个个满口天下苍生,仁义道德,仿佛天下百姓都因你们过上了好日子,但你们知道现在大宇真正实现仓廪实、衣食丰的百姓大概有多少吗?你们天天喊着这句话,能拿出佐证吗?
“大宇有两千七百万人口,其中一千四百万人每天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若遇上流年不利,苛捐杂税,他们是最早没命的那批人;
“约莫九百万人能住上砖混土房,一年有买上几顿肉和一身衣裳的余钱,但只要连续两三年的天灾,几次征戍,就能让他们流落街头,易子而食;
“还有三百五十万人可以三不五时买顿肉打打牙祭,一年能给自己添几身新衣裳,吃几次馆子,勉强能够得上你们说的仓廪实、衣食丰;
“只有约莫五十万人,才是你们眼中能代表大宇最繁华的样子。
“四百万人,你们嘴里的天下百姓衣食无忧,只将全国一成半的人算进去,剩下八成半在你们眼里就不是人了?这还只是户部登记在册的人数,那些流民,全国加起来至少也有八百万,若加上这些,只怕还占不到一成半。
“你们都是能读得起书的,最差的家世也是富商之子,就算在大宇身份地位低,家里丝毫不会短了你们的吃喝,这些你们又知道多少?
“富贵遮人眼。你们身处的安京,是举大宇全国之力,才造出这么一个繁华的都城,你们便以为四海之内全都和安京一个样。哪怕闲暇时沿着朱雀大街,一路往更城南方向的地界儿走,连城门都不用到,你们便会觉得自己今日之言多么虚无空洞,幼稚可笑。”
说到最后,裴厌辞望着他们,像是在看一个个不争气的后辈,颇为语气心长。
他更加解齐祥的话。
大宇的教育,出了问题。
还有大陶,大熙,甚至之前的大晤,都出了问题。
精心培养十余年,教出来的都是一群蝇营狗苟之辈,满腹经纶,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成日只会逞口舌之利,四处拉帮结派,党争内耗。
一群取之于民,却不识人间疾苦的忘恩负义之辈。
治国,不能期待出现一位明君,因为明君难得,别说还有犯错的时候。一个朝代的兴盛,必要靠整个朝廷从上到下一齐出力。
所以,他自认明君,能管束人,却仍不够,应该考虑该用甚来保障这个想中的朝廷能够实施运转起来。
裴厌辞不禁又多了一些感悟和思考。
他的话说完了,其他人还没从这番话中醒过来,惊疑地看着他。
戚澜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端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