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叫什么事?算不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遗祸子孙后代呢?
村里人都议论:“金家得丧事办的,来了那么些有头有脸的人。真要是金家老太太的坟被外人扒了,那肯定追查到底。就算是把东西弄来,也不敢拿出来用。手表大家都见过,更别提衣裳了。这一亮出来,那真的就不打自招了。所以,弄来不敢用,等同于没用。既然没用,谁疯了,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扒坟去?”
但是自家人就不一样了!真要是自家人干的,这事大被一盖,不喧嚷,事就过去了。关键是挺丢人的!
这四个后辈里,但凡一个顾及脸面的,都不能闹的那么难看。
既然都扒开了,把就把东西取了,再好好的把棺木合上,然后给烧纸赔罪。再商量着,是不是拿到外地把手表给卖了。
外地人不知道根底,不要票的往出卖,一百二的手表怎么不卖一百五六?一百五□□个人一分,一家还分小四十块钱呢。
咱就说,这四十块钱在家里是不是顶了大事用了?你们不说,外人不知道,你们本家的其他人也不能知道。
而今这算是怎么回事?难怪说金镇拿一□□么大的能耐,跟下一辈说起来也没啥太大的矛盾,就是不拉拔!这怪人家吗?这事办的,只怕金镇活劈了侄儿外甥的人都有。
四爷只黑着脸,不去医院……生气了嘛!这事咋处理?
凡是家事,凡是跟不好讲道理的人打交道,四爷一般都不亲自处理,这都是桐桐的事。四爷上班去了,桐桐是返聘,不用坐班,需要才去。
那她就去医院了,金喜要跟着,她还不让:“跟什么?就这么点事。”
小蝉推金喜:“对!就这么点事,你忙去吧,我跟妈去。”
桐桐:“……”我就服气了!我也没那么大岁数呀,真不用走到哪里都吊个尾巴。
小蝉说:“我就是想去看热闹。”一辈子能遇到一次这样的奇葩事就不错了,错过了不就可惜了吗?她抱着婆婆的胳膊:“咱俩从医院出去,去一趟百货公司,他们上新货了,咱去看看。看出来咱俩去老张家羊肉馆,他们开始在家里卖羊肉了,咱喝羊肉汤去呗。”
桐桐:“……”我能说什么呢?“你骑车……”我坐着。
“得咧!咱走喽。”
金喜喊说:“你带钱了吗?”
“咱妈带了,我带啥钱。”
桐桐故意说:“我才带了几毛钱。”
小蝉嘿嘿嘿的笑:“您开柜子取钱的时候我可看见了,那么一沓呢!”
桐桐:“……”这两口子都人到中年了,还活的没心没肺。她现在跟四爷的工资待遇,那绝对是高!四爷的专利费用加进来之后,真就是每月都有相当可观的收入。
再加上其他子女按月给赡养的费用,每月月底,汇款单就来了。这个不能比多少的,收入还是不同的。
像是金禄的,就是最少的。他的级别待遇在那里放着呢。
像是小如,她反而是最多的,因为真的挣的多。指挥过一个食堂的小领导,经营饭馆是真的很有一套的。该雇人就雇人,饭馆该经营还经营。但是小海打下手就不如早起一个人卖馒头。晚上这一锅蒸上,早起的馒头是新鲜刚出锅的,还温热的。
前后灶四十笼屉馒头,这个蒸来的就是他们两口子自己的,不跟北国的算一块。后来又熬上稀饭,泡菜陪着,早起这一拨蒸的可不止是翻了一番。
没多长时间,她连早饭都不卖了,单开一个小窗口,朝外卖泡菜。小海只守着泡菜摊子就行。
而且,她跟小海分账呢。两人一人一半,各是各的。她拿她挣的那一半,不管怎么花,小海管不着。愿意给父母多点,那是我乐意。当然了,小海要是愿意贴补他父母兄弟姐妹的,你也随意,不拦你。
但是小海不敢大手大脚的补贴,也不敢跟老家父母说实话。但是多少还是给孝敬的!比如过八月十五了,寄上二十块钱。
老家写信说侄儿要结婚,希望能帮衬一点。
小海也给回信,我也俩儿子呢,不能结婚也靠外家吧。大城市开销大云云,然后才说,你要借多少,你可以上我小舅子那里去。我给说好了,你借五十,写五十的借条。借一百,就写一百的借条。省的信件来来往往的,麻烦。
小蝉在路上才跟自家婆婆说:“我大姐夫他哥,上家里找过金喜,说是大姐夫叫来的。大姐夫给金喜打电话说这个事了,说从这边借,他回头把钱给金喜。要不然,家里就理所当然的,也就不急着还了。我看我大姐夫防老家防的挺紧。”
“借了多少?”
“五十!给大小子结婚用的。说是明年这个时候给还上。我估摸,还得是我姐夫给的孝敬钱攒一攒,留着给老大还债。”反正还是用老二的补贴,填老大的窟窿。
桐桐点头,这种事是免不了的,“还有谁找过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