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作品,想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只是一种理想。实际,但是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赞誉。
那么,你在构思创作的时候,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搭配什么表现手法?你要在画面中突出什么?是突出色彩还是突出造型,还是创作叙事?
不管选什么,一定要有重点。
选题材的过程,我们会帮你们,但重要的是你个人的想法,选定之后,就要坚定的去完成。”
他有意停顿半晌,等学生消化了前面的信息后,才继续说道:“我曾经听一个老画家跟我说过一个学习方法。
这个方法被他称为捷径,我不太愿意讲这个办法。现在,你们面临毕业创作,我说一说这个方法,但是你们听后,要分析要谨慎的使用。
这位老画家的说,学习绘画的人,想要快的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选一位广为人知的画家的作品,作为学习的范本,然后再学习一位特别冷门儿但是比较成功的画家的作品,慢慢融合你自己的性格之后,也许就能有所突破。
这个办法我试过,不是那么好用,你们可以在创作前,多看看一些可供学习的创作思路。
我说这个方法,可不是让你们去抄袭,也不能让作品风格贴近一些名气很大的画家。”
秦教授暂停话题,询问几位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了哪位画家的作品。
学生一一回答秦教授的问题。姜哲告诉秦教授,以及着重学习了鲁本斯的作品。
秦教授看过几位学生的临摹作品,在学生回答之后,还会与其交流临摹的心得体会。
聊完这些内容,他拿起图伊曼斯的作品集。
“我看这本书,是关注作品的描绘内容。
这位画家的创作,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初看会觉得型不准。但是,仔细品味,会现他是用再现历史的记忆,来讲故事。
有人评价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隐喻性。
你们看这幅画。”
秦教授指着一幅表现人物背影的作品。
“就像画老照片,或者一段记忆,或许看出来这些记忆中有他对历史的一些思考和追问,作为具象绘画,这些内容固然重要。
但是,我们都是学习绘画的人,应该关注这位画家绘画语言的特质,也是他的作品的价值。
他的绘画的形式,语言和他描绘的内容非常贴合,这一点也相当重要。
你们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已经有了一些自己擅长的方法。
看这位画家的画,就是要你们明白,选题和表现手法,一定要契合。”
几个学生纷纷向秦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
秦教授解释了他的意图之后,再次强调:“绝对不能抄袭。作为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某位画家,是可以的,但如果作为创作表达,太像某位画家是大忌。”
付敏非常大胆的提问:“老师,如果我的创作,造型过于夸张,能通过吗?会不会影响我的毕业成绩。”
她很直白的说出自己的担忧。如果创作具象写实的作品,无法过姜哲。
其他几个同学,也有类似的想法。
秦教授说道:“毕业创作的时间很紧张,不必强行做改变。
我给你们看这些例子,只是参考。
你们的基础都很好,可以试着在原有基础上,做一些突破。”
秦教授觉得有些心累,鼓励学生创新,怕他们画的完全不成体统,不鼓励创新,又担心他们的创作太油滑。
他看向姜哲,猜测姜哲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