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封便是太子爷的亲笔,内容很多,足足数十近百页。
其中朝堂近期局势写了二三十页,针对皇帝老爷坑娃的吐槽三五页,剩下的全是刘弘自己琢磨出来的新政想法,想要听听贾琮的意见。
太子殿下监国的时间愈发久了,这位锐意进取的少年储君,已经迫切的想要展现他的政治智慧。
贾琮从信中的内容,品出了太子刘弘内心中的急切,以及他对很多朝臣的不满。
甚至便是内阁中的老好人,郭培贵郭老大人,刘弘都认为品德高尚,能力不足,魄力不够。
好家伙,郭培贵年轻时那可是比谁都激进的变法派成员。
昭武年间就提出了大夏版的青苗法、市易法,主张朝廷开设钱庄,以低息借贷予百姓,打击民间的高利贷。
也就是老大人经历的多了,明白治大国如烹小鲜,激进的变法改革,很容易导致社稷动**,得不偿失。
贾琮只好在回信中再三强调了变法要稳中求胜,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四哥所说的新制银票,去岁我便与户部的同僚讨论过。此事,四哥可找我岳父以及贺崇夫人薛氏……”
“全面推行大夏公务吏员招考,此事此时不可行。朝廷革新官制之策尚未实施完成,吏员之事还得先放一放……”
“新军之事,四哥的考虑是对的。火器的成熟,已经代表了冷兵器的时代即将结束。工部火器坊那边,四哥可以亲自去找那些大匠聊聊,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我感觉陛下已经在考虑什么时候禅位于你了,四哥一定要好好跟着几位老大人学习治国之道。特别是郭阁老,这位老大人可不简单,当初他骂圣人的次数,一点都不比海公的次数少。明明是没事就上折子骂圣人,圣人当初还专门将其当作储相培养,四哥就不好奇吗?”
“没想到我就出了趟京,四哥就要有儿子了。那我这个当叔父的,一定要给大侄子寻个好宝贝当满月礼……”
还别说,大夏的这位储君脑瓜子忒灵,他很敏锐的发现了当下天朝繁荣的商业已经到了瓶颈期。
这个瓶颈,是愈发繁荣的商业活动,与落后的金融业之间的矛盾。
简单的说,就是货币流通的不便,无法满足商业发展了。
好在这件事贾琮很早之前就与林如海说过,并与宝钗这个商业奇才讨论过银行业以及纸币的施行方法。
这回彻底打下倭国,就算金子的产量不足,至少银子的产量足以应对纸币的发行了。
想到这里,贾琮又找来一张纸,提笔写了自己有限的金融业知识。
可惜他不是专业人士,除了眼界外,专业知识估计还没宝钗高。
算了,这件事就扔给太子爷自己去头疼吧。
至于针对皇帝老爷禅位的猜测,估计内阁那几位大佬以及都督府的老帅都有猜到。
与老圣人不同,皇帝老爷本就是赶鸭子上架坐上了龙椅,他的目标从始至终就不是享受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自元祐九年开始,两年的时间内,皇帝老爷都翘班好几次了,每一次都是将苦逼的太子殿下扔出去管事。
与其说太子监国皇帝养病,还不如说皇帝老爷这是自己打棒子,让儿子给朝臣甜枣吃。
等皇帝老爷将满朝文武都得罪差不多了,太子爷的威望就足以令满朝臣服。
到那个时候,新政的前期工作完成七七八八,一切步入正轨。
皇帝老爷再来一个禅位的戏码,储君继位,朝臣也就省了跟皇帝老爷相互看不对眼,可不就是皆大欢喜吗?
三五年内,大夏绝对会平稳的过渡到新君时代。
“果然呐,四爷还是那个四爷,压根就没想过史书上会怎么记载元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