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乌桓有大大小小二十四个部落,彼此都只有几千上万人,其他人就不是自己部落的。
就算自己部落的炮灰死完了,那也还有精锐在后面,等当了大首领之后也能继续统领数万炮灰。
正是在这种心理下,乌桓的各个首领们根本不畏伤亡,尤其是各中等部落的首领们。
反倒是大部落还好些,他们只需要承担在两面的佯攻任务,并且一样有破城的机会。
虽然是佯攻,但只要正面的北齐军顶不住了,那城内的预备队就会上。
等到预备队也打完了,北齐军不就得从其他三个方向抽调守军了吗?到时候两个方向上的四个大部落不就机会来了吗?
反观对中等部落来说,他们各自形成了八个团体,每个团体都有近一万炮灰。
其中,大头是来自小部落的,小头才是自己的。
在这种心理下,中等部落的首领们更不会不下血本,反正死完了也不是只有自己一家吃亏。
可对小部落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炮灰是真正的炮灰,毕竟就算赢了也轮不到他们做大首领吧?
因此,大部落、中等部落、小部落,各自首领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
大部落首领希望正面的八个团体能够进攻得更加猛一些,让守军的消耗越快越好,这样他们才有机会。
中等部落首领的心态和大部落首领的差不多,唯独他们是真正参与主攻的,因此本部落在伤亡方面肯定要比大部落大得多。
小部落首领们的心态则是崩溃的,不过也不重要了,毕竟小部落在草原上本来就是炮灰般的存在。
总之,乌桓人的进攻非常猛烈,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
从柳城的北面城墙上放眼望去,只见城外黑压压的都是敌军,总计有着近八万人呢!
负责流血牺牲的是乌桓的中小部落,临阵指挥的是八个中等部落首领,可具体怎么打却是由后方的慕容恪说了算。
起初,正面的八个团体由于互不统属,因此打得乱糟糟地。
不仅白给不说,甚至连城头也摸不上去,这让慕容恪很不满意。
于是乎,慕容恪下令——八个团体必须轮番进攻!
每个团体负责一个时辰的进攻,在八个团体各自轮一遍之后,休战、睡觉!
每日如此,如此往复,直到在十天内破城为止。
因此,对于守军来说,第一天的守城战十分轻松。
直到第二天开始,守军的压力越来越大,赵云甚至发现攻城战的套路都渐渐地被乌桓人在第三天给摸清了。
只不过赵云不知道慕容恪对乌桓人的许诺,可就算知道了也没用,因为这根本就是无解的不是吗?
赵云只知道有几个叫慕容的都不是易与之辈,毕竟燕军主力在来之前和来之后作对比,乌桓人的战斗力已经提升了一倍不止。
起初,二十万乌桓人在蹋顿的领导下,只能算是一群强壮的蝼蚁。
在蹋顿死后,乌桓人一团散沙、各自为战,对北齐军也造不成多大的威胁。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乌桓人不仅有了统一的指挥,且这个指挥者的水平更是赵云生平仅见!
由此可见,虽然兵不在多,但是大兵团在名将和杂鱼的指挥下区别真的是翻天覆地。
直到现在才是攻城战的第三天,赵云却已经预感到了结局,只怕是真的要守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