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被使用并且直接参与黑体结构制作,可以想象他对课题的贡献度正在直线上升。
接下来的时间他换好衣服,便跟着杨华平他们进入实验室。
由于具体的设计方案已经确定,黑体结构制作起来倒也简单。
无非是用碳纳米管搭建垂直阵列,没多久便顺利完成。
有了上次几何建模的经验,这回徐昀仅花一天时间便成功完成对新结构的几何建模。
并且经过算法模拟其他材料后,确定对入射电子的吸收系数都低于碳纳米管阵列,得出这款碳纳米管垂直阵列能有效抑制背散射电子和表面附近电子的二次逸出结论。
……
“黑体结构对入射电子的吸收系数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并且相同结构下其他材料的吸收系数也远不如碳纳米管垂直阵列。”
“我们的课题理论被证明了。”
2016年3月18日,杨华平看着眼前的电子吸收性能对比图以及仿真与实验结果,丝毫没有掩饰脸上流露的笑容。
待情绪稍微平复后,他这才把目光转向徐昀眼神中满是骄傲。
“看来这次我要好好感谢下老唐才行,他把你推荐过来可是帮我们最少节省了两个月的时间。”
“我既然加入了课题组,那肯定要最大程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徐昀很是谦逊的微笑着说完,随即不忘提醒道:“杨教授,我们是不是该进行阵列的电子辐射能谱测试了?”
“你说的不错。”杨华平点点头。
下秒立刻开口吩咐,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姜运旭去完成。
“小姜。”
“你们去准备角分辨电子能谱系统对黑体测试。”
“是导师。”
或许是心里知道今天项目很有可能就要结题,姜运旭孙勇他们都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得到吩咐立刻便去启动仪器。
很快当不同温度下电子能谱测量结果和理论曲线对比图出来,在场几人脸上都顿时浮现出兴奋欣喜的笑容。
“导师。”
“测量结果与自由电子气模型计算结果完美符合。”
“我们是不是可以结题了?”
杨华平迎着面前几人期待的眼神,最终沉声宣布课题结果。
“是的。”
“我会尽快向院里递交结题报告。”
“另外除了院里的奖金外,这篇论文也会加上你的名字。”最后一句话是对徐昀说的。
徐昀对论文上加不加自己的名字兴趣不大,眼下他最期待的是课题成功结题,终于能拿到进阶任务的奖励。
“不知道这次会提升哪项能力?”
心中暗自嘀咕一句,然后加入到大家的欢呼雀跃氛围里。
晚上杨华平请客庆祝课题正式结题,作为大功臣的徐昀听着旁边姜运旭等人的称赞,始终陪着笑脸不卑不亢,但可以想象这件事应该很快就会在学校里彻底传播开来。
而回到宿舍后,让徐昀心心念念的面板也终于浮现在眼前。
……
“课题任务结束,正在进行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