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瑾也看过去,“今天下雨,吃点好的,我做八宝葫芦鸭让大家试试菜,看能不能上菜单。”
周元亮,“……”
怎么感觉肩头格外有压力。
外面传来鸡鸭的叫声,隔着雨帘有点失真,在角落里换了衣服的容瑾被水汽激着脑袋有点清醒了,他上什么头啊,和季宁一争高下,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鸭子肯定要做的。
第四十九章葫芦八宝鸭
“哎呦,郎君别摸我的头,头发乱糟糟的了。”
给容瑾张开布帘子换衣裳的冬子嘟囔着抗议,他收起布帘,迭放整齐了放到柜子里面去。
“多大点孩子就顾着发型了。”
容瑾系好最上面的带子,把带子尾巴塞进领子里,他穿的交领,盘扣和系带都在内侧。
“郎君,我十一了,不小了。”
“对了,我教你的字学会了吗有没有复习,有没有会写,过两天我要抽查的。”
冬子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要检查啊。”
“对啊,不然怎么知道你学的怎么样。”
冬子讷讷,小声说:“我会用心的。”
容瑾再一次揉了一把冬子的脑袋,“加油吧少年,去给我倒杯水来,我润润嗓子。”
这时周元亮提着杀好的鸡鸭鸽子进来,身上裹着的水汽尤带血腥味,他瞧见容瑾看过来了就提了提手上的东西示意弄好了,容瑾点点头。
“让我瞅瞅,鸭子挺肥,是清水麻鸭吧鸡也不错,是新门三黄□□鸽子我看看肉质很嫩嘛,是沂州的白羽鸽嘛”
季宁走过来,口中赞美之词不断,可就是让人听着不舒服。周元亮脸颊肉抖了抖,扯出一个僵硬的笑容说:“本地麻鸭,本地三黄鸡,本地鸽子。”
“哦哦,那没事,凑合着用用。”
周元亮无力地收了收肩膀,新来的这个小子竟然是季仲杰的孙子。容瑾不知道季仲杰是谁,周元亮很清楚那位的江湖地位,三十岁时就成为名动京都的御膳房主厨,每日要做的是为帝后做菜,王公贵族对他做的几道菜推崇备至,先帝万寿的时候更是以灌汤寿桃得到先帝“天下第一厨”的赞誉。
季仲杰擅长做北菜,尤其擅长各种精致的好克化的细点,先帝牙口不好,就喜欢吃细软的东西。
没想到季仲杰的孙子跑得味楼做厨子,季仲杰回到故里后开的酒楼短时间内就成了老饕心目中的圣地,明明可以在自家酒楼做,偏偏跑来得味楼凑热闹。
周元亮心里面有一肚子的苦水和酸水在冒泡泡,他有一搭没一搭地剥着蒜,大半心思却不在蒜上而是季宁那边。
今天大雨,小餐车直接没出,三猴子路上人迹萧条。
别说三猴子路了,本店今天有多少生意都不好说。
后厨没什么活儿,大家的注意力或多或少放在了季宁那处。
三套鸭并非北菜,是东洲至京城一带的名菜,正如季宁说的,选用清水的麻鸭、新门的三黄鸡和沂州的白羽菜鸽,去骨的鸡塞入去骨的麻鸭内,去骨的菜鸽填入鸡内,又取三枚鸽蛋放入鸽子内,连环套一般,所以叫做三套鸭。
这是一道蒸菜,大火闷到酥烂,麻鸭的喷香、三黄鸡的肥嫩、鸽肉的细酥完美融合在一处,鸽蛋更是吸收了三者的精华,滋味格外美好。
这道菜,一考验刀工,二考验火候,对调味反而不那么注重了。
季宁先给鸭子去骨,尖刀比在食指上从鸭子的喉咙开口处进入,刀尖如指,一点点剥离胸骨与皮肉。
“我做的不好,剔骨的时候必须盯着看,稍不留神就弄破了。”
季宁嘴上这么说,但手上游刃有余得很,不过须臾鸭子的骨头就从屁股那边的洞口出来了。
一张完整的鸭子摊开在桌子上,骨头放在旁边。
“这回我做的不错,没有破,大家都看着我还挺紧张的。”
周元亮嘴巴动了动,埋头没吭声,他才是那个整鸭脱骨做不好的人,师父在时候没少骂他,说他不细心、不专注。
他那时候还不服气,呛师父说:他是年纪小,练练就好了。
现在来了个年纪更小的……
周元亮抿了抿嘴,忽然听到喧哗声,他下意识地皱着眉头,当厨房什么地方这么吵闹,他朝着声音发出来的地方看,发现是容瑾那边。
怎么又有一只脱骨的鸭子放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