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超越农科院给出的数据了,甚至连一半都难以达到,让人一度怀疑是不是农科院有学者为了发表论文私自改了数据,实际上这种新品种根本没有原来的品种一半好。
导致那篇期刊的一作一度陷入学术纠纷,每天以泪洗面,痛苦得恨不得坐个时光机回到过去,阻止过去的自己写出论文和落地执行推广方案。
见姜汀溪好奇地望过来,沈月君继续道:“不过,当格林他们申请到试验种子,并发回数据给农科院后,事情迎来了转机。”
在格林发回的报告里,这批试验水稻种子的数据不仅全部达标,甚至还有一批试验田的产量,超过了农科院预估的最高产量。
第124章第124章
姜汀溪:?
姜汀溪:O。o?!
这……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稻穗,又看了眼像是在编故事实际上只是阐述事实的沈月君,良久,姜汀溪道:“那这是蒂尔莱可星地质的问题,还是这种子的问题?”
世间万物都是趋于正态分布的,若是绝大部分的农场反馈出来的报告,都是趋于产量只有论文数据里的一半,那问题很明显就出现在论文数据上,而非农场。
要么实验室调设的环境参数不对,导致出来的数据都偏高;要么就是种子有一个潜在的需求,在实验室里被满足了但在大部分农场却无法被满足。
众所周知,实验室里的环境条件相比外界来说会更为纯粹单一,绝大部分在实验室表现良好的品种在落于实地的时候都会出现各种情况和意外。
所以,在进行培育时,都需要放到一比一的模拟大众环境的实验场里进行校正。
而出现沈月君口中这种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无论如何,那位主持培育这个品种的课题者肯定有大半责任。
至少,他给出的数据,具有太多偶然性,这在科研中是大忌。
经不起反推和重复的实验,就没有可参考的价值。
但按理来说,能在帝国农科院拥有一席之地的科研学者,不应该也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就算对方是关系户,遇到这种情况,估计也要掉一层皮。
沈月君拉着姜汀溪继续往前走,“都有。”
“收到报告后,那位教授如获至宝,马不停蹄地跑来格林农场一探究竟……”沈月君顿了顿,继续道,“但最后的结果是,蒂尔莱可星的条件不具有可复制性。”
姜汀溪:==
听君一句话,如听一席话。
“所以是我们这边的环境,完美符合了这个品种的需求,但外面绝大部分的农场并不符合?”姜汀溪很快就提出了新的看法,“是不是那位学者在配置植物营养液的时候,有些元素加多了?”
而这种元素,可能蒂尔莱可星的土壤里含量较高,而别的地方不具备这种条件。
别问她为什么这么懂,因为她曾经就干过这种蠢事。
在超净台里配比药剂,结果记错了原液的配比,误把1微克每升记成了1毫克每升。
结果就是她那瓶藻液里无藻存活,差点课程成绩都被打成了大零蛋。
沈月君笑着摇头,“猜得有点类似,但若是犯这种低级错误,那位教授怕是可以直接辞职回乡了。”
但其根本原因,追究起来,其实也有些令人无奈。
蒂尔莱可星的土壤富含营养,大部分可种植的区域的地方都属于优质土,而之前那些种植产量不高的农场,所在地无一都是产量居高不下名气很大的农牧星。
那些农场里的设备先进,每年的出口量都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数字,这种情况下,土壤的营养消耗必然是巨大的。
尽管会有意识的给土壤补充营养,但终究比不过蒂尔莱可星这种没有经过大面积开发和消耗的纯天然优质土,所以最终种出来的效果则是不尽人意。
听到沈月君说出的结果,姜汀溪的头上就只剩下六个点。
“……”
“土地营养跟不上,就水培啊?水培系统已经完善了那么多年,我不信那些农场不用。”
说不出啥感觉,姜汀溪只觉得这个理由多少有些荒谬。
像是一个孩子考试成绩差,上上下下都经过了系统排查,查了家长查老师,查了老师查学校,最后发现:
是孩子营养不良,在考试的时候用脑跟不上,所以成绩变差。
若有人跟她这么说,她只会以为对方在跟她讲笑话。
沈月君:“农科院有规定,凡是对外发行的归属于粮食的种子,必须先满足土培要求的产量,才能后续申请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