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空间内一箱箱整齐码放的经文,曹嘉宁一个头两个大,实在想不明白,究竟什么人或者什么事能让唐太宗如此重视。初唐四大家联手抄写经文,甚至唐太宗亲自动手,抄写经书。很多人受到四大名着中的《西游记》影响,认为唐代佛教盛行,唐太宗和唐三藏结拜,派他去西方求取真经。然而,实际上大唐李家,认为自己是“李耳”的后人,尊其为圣祖,道教才是大唐国教。因为隋唐时期,佛教造成的负面影响,唐朝甚至抑制佛教发展。唐高祖曾下诏:"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从客礼。今可老先次孔末后释"。这里面,是将当时的3大主流教派进行排名,道教第一,儒教第二,佛教第三(释迦摩尼)。而到了唐太宗时期,推行【三教并举,为我服务】的方针,治国以儒为首,尊崇尧舜之道,周礼之教,佛教和道教并存。按照相关记载,唐太宗并非特别推崇佛教的帝王,为什么突然抄写大量经文,还要送往海外呢?曹嘉宁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只能转移视线,查看另外半截沉船。另外半截沉船内的情况,与前面相同,再次发现10余个装满佛经的金丝楠木封箱。以及白绿釉瓷器、白瓷、黄金器、螺钿漆器等珍贵之物。这些物品,和曹嘉宁在另外半截船身上得到的物品相仿,虽然价值不菲,却无法解答曹嘉宁内心的疑惑。“咦,不对呀!”整理物品时,曹嘉宁猛然想到一个关键点。沉船大都是触礁,或者遭遇海上风暴,不幸遇难,船内应该有人类尸骨才对。而这艘大唐神龙号上,一共才4具白骨。这可是一艘188米长的海船,起码要几十位船员,才能保证安全行驶。另外,船上有这么多贵重之物,应该有身份尊贵之人乘船才对。可船舱内部,只有几具尸骨,这明显不对劲。这里是暗礁密布的危险航线,突发意外,根本就来不及请求救援,船上的人哪去了?带着这个疑点,曹嘉宁再次展开更加详细的全方面扫描。反复寻找后,终于在一具白骨身上,得到些许线索。这艘船,正如曹嘉宁猜测那样,和船头的祭祀铜镜一样,是贞观十八年开始修建。建这艘船的原因,是因为出行多年的玄奘法师,西行回归,带领大量佛经返回大唐。大唐贞观元年,玄奘法师远赴天竺,寻求真经。一直到贞观十八年,传回消息,共取得真经657部,准备返回大唐。玄奘法师非常聪明,他翻译的天竺佛经,大量吸收道家术语,并结合华夏自有的佛教思想体系,形成一种全新的融合佛道两家的全新佛教。这种全新的佛教经书,非常符合大唐国情,唐太宗对此非常满意,下令修建大雁塔,让玄奘法师宣传他的佛法。为了更好的将这些融合东西方佛教,甚至部分道教思想的新佛教经书,唐太宗大肆推崇玄奘法师翻译后的经书。并安排人手,修建船只,将这种全新的融合佛经,推向周边国家。这些内容,是一具白骨身上记录的只言片语。他身着粗布衣,应该只是一位身份较低的随行人员,知道的事情有限。通过这些简短的内容,曹嘉宁大致明白,这艘船的用意。换成白话文,就是大唐时期,是一个佛教、道教、儒教互相竞争的时代。唐太宗作为统治阶级,选用儒教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道教、佛教竞争比较激烈。恰巧,唐太宗刚上位,玄奘法师就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将西方佛教典籍,与东方佛经,甚至道家经典融合,改成唐太宗最:()翡翠天眼:开局万倍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