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花看着撇嘴的安定公主,温和地笑着,“公主想知道李翩然的故事吗?”
安定公主闻言,立刻来了兴趣,“姑姑又和我想到一起啦。怎么样?姑姑是不是也对她很感兴趣?”
杨春花点点头,“她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所以在公主休息后,婢在找人了解此地情况时,顺便了解了她的故事。”
随后,杨春花便向安定公主述说了李翩然的故事。
安定公主听完,对李翩然也更有好感了。尤其是听到李翩然的父亲说“若她能参加科举,定能获取功名“时,安定公主甚至有些替她感到不平,“科举想要野无遗才,难道女子便不能是才吗?”
有杨春花便潜移默化的教导,又有武皇后的示范,安定公主从来不觉得女性天生就不能做什么,就应该做什么。
很多所谓“自古以来”“向来如此”的默认传统和规则,安定公主总是难以理解,更不要说是接受。而对于她天然产生的疑惑和不满,杨春花并不会打压她的想法,告诉她就是这样,必须接受,而是尽可能地尽其学识向她解释一二。
至于男女间的政治地位差异,乃至外朝做官的全是男性的问题,杨春花曾和安定公主讨论过。这是一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结构性问题,远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甚至远非一两代人可以想清楚,解决得了的。
在讨论过这样的结构性问题后,杨春花也和安定公主最后得出了结论,尽管一个人、一代人无法解决,但是至少能够做出改变的示范或尝试,告诉后来人这是条虽然艰难但是可以走的路。
所以为李翩然感到不平时,安定公主便和杨春花一样起了惜才之心。
她这样说道,“若她真有才能,又有不甘平庸的心,那我们可以带她回宫做女史。杨姑姑觉得呢?”
她想了想,又补充道,“等我在疆场立功,开府制衙,也可招她来做幕僚或女官。”
作为尚宫局尚宫,掌导引中宫,印属六局二十四司出纳文书的杨春花笑道,“无论何种安排,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都要先考察一番。当然,人家的意愿,我们也要顾及。”
安定公主想到要打捞人才,便兴致勃勃,“姑姑说得对,我们先考察考察她。嗯……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见她了。”
杨春花想了想,提议,“如今已经到了用晚膳的时间,不如我们叫上她,去外面吃饭,顺便看看这县中风景。”
安定公主快乐地接受提议,“好啊,就按姑姑说得办。”
杨春花又说道,“现在公主可以先想一想到时要问些什么问题。婢也会想想,提些问题,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她的能力。”
安定公主面容正经一刻,“尚宫所言极是。科举也要答卷写作,本宫确实应该出几道题考考她。”刚说完,她便眼睛弯弯又炯炯有神地看着杨春花,一副心情很好的模样。
杨春花含笑回应,“好,公主主考官。”
安定公主笑嘻嘻,“姑姑命人召她过来吧。”
杨春花点点头,命侍女去召李翩然。
趁着这功夫,两人收拾妥当,准备出门。
“公主殿下,杨尚宫,婢听召前来。”李翩然行礼。
安定公主含笑看着李翩然,“李娘子既然来了,那我们便出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