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闻鼓是魏晋时候便设立的,如今还没有后世要敲先挨三十大板的狗屁规矩,但也并非闲着没事就能乱敲,而两位娘子看中的,是这登闻鼓敲响后自带的巨大流量。
大登闻是不敢随便乱动的,小登闻倒是够得着。[1]
“咚——咚——咚——”
登闻鼓的声音并不清脆,厚重的鼓声远远传出,秦娘子恍惚之间竟然看到了涟漪一般的波纹扩散,可再定睛细看,却又什么都没有。
应是看错了。
秦娘子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站在原地,等着府衙来人把她领进去,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差中,周围一下蹿出了许多身影,把她和登闻鼓围了个严严实实。?!
长安百姓真的爱看热闹!
秦娘子被请进了官府,府衙的大门也没有被关上,只是在门口手动拉开一个木制障碍栏,防止有人为了听案件靠的太近。[2]
这个距离其实也算不上远,秦娘子略略提高声音,栏杆外面的第一层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秦娘子也明白其中的关窍,庆幸自己来之前喝了一大杯水。
县令坐在椅子上,来了段长长的开场白,大意是“来者何人,所为何事。”秦娘子耐心的等县令说完才开口,将自己打了许久的腹稿脱口而出。
“……我家郎君至今卧床不起,求县令寻得真凶,令七郎安心。”
说到最后,秦娘子不住的拭泪,带动外面一片哀哀戚戚,引得那官员也眼眶湿润为之动容。
这娘子的确是个有情有义的。
所有人都这么想着,只有秦娘子努力控制住自己不要龇牙咧嘴。
袖口的辣椒汁抹多了,眼睛好痛!
秦娘子怕自己到公堂上哭不出来,采用了一点物手法进行干预,加上原本就有的负面情绪,成功引爆全场,完美达成阶段一目标。
听着外面的群情激奋,看到上方县令一脸正气的表示定会追查到底,秦娘子甚至觉得有些恍惚。
计划好像顺利过头了。
但仔细想想好像也并不奇怪,毕竟那可是徐七郎。
“这小郎君太惨了……”
“呜呜呜……”
“这么好的人……”
门内的县官接下案件,门外的听众哭成傻狗,没办法,经过春秋笔法描述出来的徐墨阳样样都好,妥妥一个完美受害者。
长得好(卖伞事件)。
出身好(挑嘴事件)。
学识好(写书赚钱)。
品行好(人贩子事件)。
能力好(徐家店铺发展迅速)。
心肠好(施粥送饺,雇佣女工,收养女童)。
如果秦娘子把事情一桩桩说出来,人们根本不会相信长安还会有这种六好青年,他甚至还会跟女郎们保持距离,不会做中央空调!
这种人竟然真的在现实中存在?!
许多人的第一个念头是“怎么可能”,第二个念头就是“这么好的人就该配我家女郎可惜我家女郎配不上这样好的郎君”,第三个念头才是“这样好的小郎君被人害了!”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念头出来的时候,不管是觉得自家女郎配得上还是配不上,人们都会有种“这小郎君是自己人”的想法,可能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但潜意识中也会多上几分亲近。
在这一点正面印象的基础上,徐墨阳的惨便会被无限放大,赢得人们更多的同情和愤怒,秦娘子要的,也就是这点加成。
这个简单的心战术是徐墨阳提出来的,在他短暂的苏醒时间中,也不知怎的就知道了两位娘子要开展报复行动,然后硬是靠着唇语加入进去,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小建议。
至于为什么两位娘子会妥协……徐墨阳只要暂时抛弃良心,演出一副情绪激动呼吸不上来,随时可能会嘎的模样,两位娘子便会缴械投降。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触及底线怎么啦,有什么是修改底线不能解决的呢。
当时徐墨阳在心里给两位娘子道了无数个歉,这种方法对在乎的人使用的时候无往不利,但也的确会伤人心,因为真正看重你的人绝不愿意看到你伤害自身。
可徐墨阳也别无选择,若是不这么闹上一场,两位娘子估计又要自己解决完才会跟他说,但自己只是重伤又不是嘎了,怎么能让两位女郎挡在前方?
这场风暴应该由他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