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恨原身留给他的记忆太过散碎,否则他也不至于为了维系名声、躲避会试出此下策。
……
没过多久,远在应临书院的卫父就收到了自家弟子的来信。
他下意识地拧起眉头,看起来严肃无比。
倒不是对弟子无法参加会试而不满,而是对张道清的身体状况满怀忧虑。
卫父弟子无数,像张道清这般状况的学子,在往届学子中也出过不少,他一见信中所说,就知对方是水土不服外加心中焦虑所致。
道清他刚赴京时就大病过一场,在那时自己这个为人师表就该多多警惕加以嘱咐的,然而他只想着道清为人稳重,而且在书院上有关事项他早就说过了,就没再多言,终究是疏忽大意了。
也罢,等上三年多积累一下学识,到时再参加会试也没什么不好的。
卫父一边心事重重的想着事情,一边磨着墨,半晌后,提起衣袖,挥笔写回信。
只望道清他勿要自责才好。
乔安正在房间内删减着一张药方,这个时候她的贴身丫鬟念夏步履匆匆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二姐儿,我说件事,你可千万别急。”
乔安放下手中的药方,示意她说下去。
念夏的眉间夹杂着担忧,:“那张公子的会试怕是考不成了。”
什么张公子?
乔安明白过来后,才问道:“这是为什么?”
念夏说:“听说张公子不知怎的染了病,病得厉害,老爷的意思是让他先回应临,三年后再考也不迟。”
先是与同窗发生争执独自搬出去居住,现在又来一出因病无法参加会试。
套路,全是套路。
他这还远在京城呢,她每日就都要重温一遍唐诗三百首,外加遭受张道清大名的荼毒,要是他回到了应临……
乔安叹了一口气。
念夏当然不知道她家小姐在心里想什么,见小姐叹息,还以为她是在担心张公子,心中有些懊恼自己该把张公子的病情说得轻一点的。她想再说点什么弥补一下,却见小姐向她摆了一下手,她只好退了下去。
……
华湘真人虽然住在卫家,但每隔七日,就会带着小道童回游清观住上三天,处理一下观内需要她亲自处理的事物,偶尔还会接待几位善男信女,然后才会回到卫府。
这一次,当华湘真人回游清观的时候,乔安决定跟对方同往。
若是让她像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绣花绘画预备嫁妆,纵使以她那能够终日吃斋念经、苦修参道的毅力,她也是决计做不到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乔安的身体好了许多,只是这副身体的弟子到底是太差了,看来有些事情还是要一步步来。幸而游清观、卫府同在一镇,来往很是方便,这个时候倒是方便了乔安。
华湘真人没有阻止她这一行为,只是提醒了一句:“观内是清修之地,比不得家里安逸,你确定要跟我上山?”
乔安谢过了真人的好意,却没有打道回府的打算。
华湘真人没再说什么。
小道童的眼皮连抬都没抬,这样的人她见多啦。多少人家的姑娘,都羡慕她家真人这一身风华气度,便想着学习真人的一言一行。
据道观里的前辈说,真人刚扬名时,游清观的厢房曾经一度人满为患。不知有多少人家把自家女儿送至观里住上一段时日后再接回去,仿佛这样就能染上一身若仙子般飘然渺茫,若柳枝般清秀袅娜的气度。
尽管游清观香火鼎盛,衣食无缺,又有道童侍奉,但山上的生活到底是不如山下舒适,不少人住不了多久就回去了。
想来这卫家小姐,在山上住上三日,就知道个中滋味了。
马蹄落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乔安和华湘真人各自乘着一辆马车,后面还有一辆拉着行李。三辆马车不紧不慢地在街道上驶过。
念夏依然跟在乔安身边,她给乔安倒了一杯茶,说:“二姐儿,喝点茶润润喉咙吧。”
乔安正要端起杯子,马车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也没感觉马车再次启程。
念夏撩起帘子,询问道:“这么突然停下不走了?”
车夫说:“巧了,对面也有一辆马车驶过来,这一时半会儿的,有些难错开位置,姑娘别急,再等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