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清楚此时有没有哪位天才已经提前把丙戊酸提前合成了出来,毕竟这不是她印象中的那个历史,终归只是近似,在这种不影响历史进程的小事上,谁也说不准会有怎样的差异。
谢尔巴茨基公爵夫妇对这类化学相关的前沿消息大概率了解不多,不过因为《每周早报》定期与各大学校开展有奖征稿评选活动,谢尔巴茨基家与学院派的关系还算不错,倒是可以以此为契机打听一下。
如果此时还不曾有人合成丙戊酸,乔安就只能自己出马了。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足以将其合成出来。
马车行驶得并不快,刚解决掉一个难题的乔安,终于有闲心透过车窗看着街道上划过的一扇扇门、一扇扇窗、一张张脸,那正在晾晒衣服的妇人,哼唱着不知名小调的邮递员,互相追逐打闹的孩童,她的心情如同今日的微风一样变得极为舒缓。
《每周早报》报社内部却是一副忙碌又精神高亢的状态。
编辑们神情严肃地审阅着第一批交稿的宴会采访件。
如果被采访对象只限于他们报社内部的风云作者还好,然而记者们或许生来拥有一颗大胆而敏锐的心,他们居然将笔勇敢地伸向了在场的那些大人物们。
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这些贵族、社会名流距离他们都太遥远了,以往大家要想了解他们的消息,往往只能在那些三流小报上看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传闻。而那些过于严肃正经的报纸,又在底层群众里受众稀少。
但他们《每周早报》依靠往期的新闻采访、实事报道积累下来了足够的订户数及认可度。
既然如此,天然具备优势的他们,为什么不尝试着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呢?
如果不是这次的宴会,他们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可以直接采访到这些大人物。
只是审稿的时候,就需要加倍小心了。既要让这些老爷夫人们感受到一种被采访的虚荣感,在保证真实性的情况下又不能真的透露他们的个人隐私,同时还要满足读者们的兴趣,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还有两天就到了新一刊的发行日期,时间相当紧迫。
但是一想到之后销量暴带来的成就感,随之而来的还有那更多的想要寻求合作的商人,主编和谢尔巴茨基小姐的另眼相待,以及那最实用且无人不爱的丰厚奖金,报社内的众人便相继陷入了亢奋状态。
不知是谁在忙碌间隙出声道:“我觉得新刊出来后,起码能涨两千稳定订户!”
“大胆点,直接猜三千!”有人哈哈一笑,直接又大手笔的又加了一千,谁又能想到曾经的他们为了区区几百新增订户就激动不已,在那时真是连最美好的梦境里都不曾有今日这般成功。
过了一会,有人轻声说:“不管怎样,等奖金发下来,我要给我的妻子买条项链。”
“我的话,大概会带着我的父母去歌剧院听一场伊万诺夫娜夫人的节目。”
“……”
大家低着头没有放下手上的工作,但却极有默契地互相倾诉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没有人打破这种紧张却又温馨的气氛。
报社内的插画师正坐在角落里,用手中的画笔将眼前这和谐的一幕无声地画在了自己的练习画册上。
……
两日后的清晨,随着黎明女神厄俄斯悄然降临,整个莫斯科城在一夜的好眠后渐渐苏醒。
街道上开始零星地出现了几个行人,道旁的一家报摊正在开始摆放新进的报纸杂志。
老板从箱子里搬出来厚厚一摞印有《每周早报》字样的刊物,已经提前看过内容的他,敢肯定这次一定会大卖,为此他直接增加了一倍订量。
他随手抖开一张自己亲手写的广告海报,将它张贴在了墙壁上。
“《每周早报》新刊发行——
新增多位社会名流及知名作者的采访!
内容增量不增价!”
作者有话要说:
注:关于癫痫药物内容,参考自《癫痫病治疗发展史》《寻觅抗“羊癫疯”药物的百年历史》《丙戊酸的发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2期)》。
第254章安娜·卡列宁娜
最新期刊远比众人所预想的还要受欢迎,看来每个人的心底都深藏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八卦之心。
可以预见的,在缺少娱乐活动的年代,这上面印刷的内容将在未来数月内成为全莫斯科人聊天交际时的焦点话题了。
尽管报社一开始就在以往的发行量基础上增加了三成印量,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准备已经如此充分了,报纸还是在短时间内就销售一空。
销售部在一天之内就收到了十多个零售摊点老板的增印要求,结果报社刚加印了五千份,早早就蹲守在印刷仓库外的报摊老板们拿着单据迅速瓜分完毕。
在二十一世纪里,加印报纸时动辄以万为单位计数,在那恐怖的数字面前,每周早报的加印数量犹如蚍蜉撼树。
但在此时的莫斯科,这已经堪称是爆炸般增长的增印量了,足够引得出版行业的所有人纷纷侧目。
《每周早报》报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