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娘是要谈婚论嫁的。
及笄礼上,见识过黛玉风采的几位夫人,陆续来荣国府找贾母打探,贾母一面是欣慰自己的外孙女被人认可,一面是担忧贾瑜是否能近水楼台。
贾瑜不让提亲,林如海试探不出来态度,贾母无计可施只能暗自焦急。
及笄礼后七天,林如海再次亲自登门,没有挽留的理由,黛玉定了回林家的日子。
和上次回扬州不同,黛玉这次是要真正离开了,除非嫁给贾瑜,否则再不会长住贾家。
到底是相处了多年,探春,惜春,李纨,凤姐,巧姐等对黛玉的离开十分不舍,连湘云都过来哭了两场。
离府前夜,贾瑜把黛玉约到了贾母后院。
他们曾经有很长时间都在这个小院生活,那两年,黛玉在这里耐心教导贾瑜读书,贾瑜想方设法给黛玉找来外头的新鲜玩意儿。
除了偶尔有些不长眼的说着没意思的话,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十分快活。
黛玉站在自己曾经的屋前心中五味杂陈,沉默良久才推门进去。
屋里很干净,贾瑜让人提前打扫过,摆设没有动过,好像屋子的主人只是离开了几天。
灯是亮的,茶壶中水还是热的,黛玉坐到桌前,为自己和贾瑜斟了两杯茶。
“赵大人那边可有了消息?”静默会滋生离情别绪,黛玉不想和贾瑜谈别离二字,率先开口打破安静。
黛玉前些日子向贾瑜说了一个大胆的提议,用银子“买”自在。
赵成宣做事需要许多银子,即便有皇帝做后盾,许多时候也会捉襟见肘。
安插在各地的人随时可能有突发事情,保证手头充裕很重要。
皇帝的钱好拿不好用,哪怕是心腹,也不能过分方便自己人。
按黛玉的考虑,贾瑜完全可以承担赵成宣等人做事的花销,用以获取一定程度的便利。
在其位谋其政,不奢求顶着人家的高帽做闲人,至少能有些选择的机会,实在不想出手的时候有拒绝的余地。
这是黛玉从捐纳制度得到的启发,朝廷尚且为了充盈国库,能正大光明花钱买官,贾瑜为何不能。
不过是从明面转到暗中,接收银钱的由国库转为赵成宣,或者赵成宣背后的人,当今皇帝。
殊途同归,能用之人何必深究具体哪方面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