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是科技处牵头的,内容自然非常的重要,主题就是对于新实验基地工作进行决策。
在会议上,王老师宣布新实验基地选址工作完成。
新实验基地选在了北部沿海城市秦王岛。
早在十几年前,大型粒子对撞机还处在论证阶段时,就讨论过实验基地的选址问题。
当时就选在了秦王岛。
现在决策建造大型实验基地,比十几年前讨论投入更多,而且主核心变成了混乱力场实验,选址依旧是秦王岛,说明秦王岛确实非常适合建造大型实验基地。
会议决策先期筹资五百亿,直接投入到基础建设中。
王老师还和其他人商议,确定了实验基地的建造计划表。
在计划表上,建造时间划定在‘三年内’完成,时间上可以说非常短了。
三年,建一个大型实验基地。
这个计划让参会的国际组成员都非常惊讶,换做是他们国家来建造,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短短的三年,也许只刚够处理基地建设前的事务。
不过对于国内来说,建造本身花不了太多时间,最主要花时间的,还是技术、设备需求层面。
比如,碰到了建造的技术问题。
又或者,有设备不符合需求,或者是设计本身有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这些花费的时间更多。
……
新实验基地计划确定后,实验组成员重回实验基地,也准备开启新一次混乱力场实验了。
这次实验和上次基本一致,可以理解为第二次测试实验,但实际上,参与的团队众多,再加上实验都是正常进行,也只是‘强度稍低’的正式实验。
实验目的,就是得到更多的数据。
就像是粒子对撞实验,可不只是进行一次实验,而是要进行很多次,每一次实验都能获得基础数据,把更多的数据放在一起,才能在充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出信息。
进行多次实验,并在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是研究微观物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虽然是进行第二次实验,但混乱力场实验间的人员依旧有些忐忑。
实验依旧存在风险。
上一次实验顺利进行,并不代表这一次也同样安全,能引两次大型事故的实验,其中必定蕴含着风险,只是不知道主设备内部的安全防护是否有效。
进入到危险时间段,再到确定实验已经结束,也不过短短几分钟而已。
实验间人员度过了‘危险期’,脸上也禁不住喜悦,同时对于装置的安全更放心了。
粒子对撞实验,再包括混乱力场实验都顺利的完成了。
下一步,就是做数据分析。
已经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再加上参与的团队数量、学者数量更多,项目组只花费了不到一个星期就结束了数据分析工作。
当做数据总结的时候,就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而且,是重大问题——
“波动偏差过大!”
“同样的实验,和上一次实验数据对比,波动位置偏差幅度过一倍!”
荧幕展示了两次实验数据波动位置的曲线。
会场所有人都看过去,就现新一次实验的波动位置,比上一次实验低一倍以上。如果以波动来代表强度的话,新一次实验所制造出的强力转变,比上一次降低了一半以上。
无论在任何的科研领域,同样的实验数据降低了一半以上都不能归在‘正常偏差’范围。
因为偏大幅度过大,也让在场的学者不由产生了质疑,“难道是设备问题,是检测信息不准确?或者某个位置出现了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