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大明国力今不如昔,虽然他的新政就是希望恢复永乐盛世之景,但他也清楚,终究国力还是比之弱了许多。
冯保似是看出张居正的犹豫,继续说道:“最起码,我大明刚刚灭了缅甸,南洋诸国当明白如何做。”
在路上,冯保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西洋诸国先不说,至少南洋诸国不会缺席。
大军还在缅甸,不想成为第二个缅王,那就规规矩矩来大明朝觐才是正途。
这样,有了南洋及其他藩国,虽然气势上不如永乐时西洋、南洋诸国国主、使者云集的宏大,但至少不会看上去寒酸多少。
而且,当今大明的南洋水师就当前局势看,在海上也是当之无愧的劲旅。
若是南海水师精锐尽出,巡视西洋的话,强大武备当让西洋诸国见识到大明的强盛丝毫不亚于当年,想来他们也都该明白做什么。
想到这里,冯保马上就说出自己判断道:“若我所猜不错的话,善贷当回派出我大明最强海上熊市巡视西洋诸国,邀请也好,武力威慑也罢,我相信那些国主应该知道交好我大明的益处。”
“双林兄,我不担心西洋诸国不来,而是他们都来了才麻烦。”
没想到,张居正却这么接话道。
“今我大明朝廷财力不足,难以应付如此之多的朝贡。
想当年夏元吉厦公等反对下西洋,就是因为看到朝贡贸易对朝廷财政的巨大压力不得不为之。”
这时候,张居正开始诉苦道。
现在大明的财政情况,张居正是真不愿意开这个口子。
法子是好,可太花钱。
除非。。。。。。
张居正这是心里话,不过打算一会儿冯保走后,他还是要给魏广德写条子,说明一个最最最重要的点。
“此事,善贷已经有主意,他的办法就是把江南府库里积存之物运到西洋去贩卖,所获银钱用来支付此次朝贡之花销。”
只不过没等张居正行动,冯保就说出魏广德的办法来。
“若是如此,当是好事儿。”
张居正马上就高兴起来,完全没有了顾虑。
实际上,明初朝廷上下齐心协力反对下西洋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朝廷亏钱,亏得还很厉害。
但是请注意,这个亏钱的是“朝廷”,而不是“大明”。
实际上,按照后世计算,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七次远航活动中,一共带回来黄金七十二万七千四百余两,白银一千二百七十六万四百余两。
这个数字不是胡诌,而是《明宪宗实录》中明确记录的数字。
“内承运库太监林绣奏,本库自永乐年间至今收贮各项金七十二万七千四百余两,银二千七十六万四百余两。累因赏赐,金尽无余,惟余银二百四十万四千九百余两。”
这道奏本,其实就是成化皇帝朱见深没钱了,让内廷搜集下西洋收获搜计算出来的数字。
这还只是内库的金银收入,没有包含奇珍异宝、香料苏木等贵重物品价值。
这也是朱见深身为儿子,一直思考为什么他老父亲英宗皇帝那么执着想要下西洋的原由。
当然,大明朝廷为船队远航,也需要耗费巨资打造船只等,此项支出也高达数百万两。
后世有人觉得下西洋就是为宣扬明朝的威风,明朝在这事儿里给西洋各国赏了好多钱财珠宝,还准许西洋使者跟着船队到中国来进贡,朝廷又得给朝贡使团赏大量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