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一步步来
城外的戏台已经唱了三天,说来也是真的奇怪。许多书院的士子,看着神色日渐松弛的流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是为什么啊?明明没费多少力气,不就来了个几个说书、唱戏的,就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吗?那我们之前给流民们,诵读的圣贤书又是什么?
有人将这个问题,转告给陈恒。说不上是考验,还是求教。
陈恒笑了笑,也没藏私避讳,当着一帮同窗和其他书院人的面,说着自己的想法:“管子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话确实不假。”
“可书里的知识,我们还要拿出来用。”陈恒给一众听讲的人,举着例子,“光让人吃几口粥,盖一床被子,还没到谈礼节、荣辱的时候。
我们这几日做的事情,都是让百姓们放下心来。人在紧张恐惧中,是听不进道理的。”
“我们得把他们原来的生活还给他们。能听书,能看戏。”陈恒的目光看向棚外的营地,那里已经有许多自发赶来的卖货郎,正在过来推车叫卖。
“让他们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重新开始安居乐业。”
原先的粥铺毕竟太小,陈恒要时常拉着人说事。陈淮津就跟辛素昭一起在粥铺外,搭了一个棚子,供这些学生们聚集谈事之用。
“可他们的银子也不多吧?”见有人提了个很好的问题,陈恒笑着点头。“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这几日他在学子间已经有些名声,大家虽说不上多信服,可看到陈恒沉稳自信的模样,心中多少还是期待着对方的方法。
“有什么我们能做的?”
“要我们做什么?”
二三人齐声问道。
陈恒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即朗声道:“事有轻重缓急,我们现在先得去城里‘化缘’。”
“化缘?”众人听的有些奇怪,他们都是扬州人,听到此话不免有些头疼。
“嗯。”陈恒没去注意这些人的小表情,继续道,“我们派个百来人,就去城里的各个街坊口,打上旗号,请街坊邻居施些不要的破衣、旧被。”
“这……会有人愿意给吗?”有人困惑,觉得此行有欠妥当。
“之前官府,不是跟城中大户收过几次吗,为什么还要做?”
“有。”陈恒非常自信且坚定的点头,他比任何人都相信、也见识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多么质朴美好的品质。
只要有人告诉他们要怎么做,只要有人带起一个头,立马就是应者如云。
“城中的大户终究是少数,又怎么能跟上百万的扬州百姓比。只有让他们使上力气,这些灾民才能过好这个冬天。”
见到大家似懂非懂的点头,陈恒也不急,有些事做出来后,大家就都看明白了。
“薛蝌,钱大有。”陈恒点了两个人出来,“你们各带五十人,依照我刚刚说的,三人一组去各个街坊口设摊。一人记,两人收,凡是捐钱者一律不要,只收旧衣旧物。”
薛蝌正要应下差事,又有人提问。
“学兄,为什么不收钱?”
“年关将至,家家户户都有个不容易。有钱的人捐了钱,其他过来的人,看到是捐还是不捐。”陈恒语重心长道,“凡事不可太过,要守着我们救灾的本分。只收衣物,城里的人也不会敌视城外的流民,才会心生怜悯。”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一个小小举动,竟然还有这样的深意。
言毕,薛蝌、钱大有领命而去,棚中的学子也散开各自继续忙碌。
杜云京抓着机会,跑到陈恒面前,“恒弟,你让我整理的东西,已经准备妥当,现在要拿来干什么?”
陈恒闻言大喜,他是没想到对方真的三日就能做成,当即真心实意的夸奖起来。
杜云京顶着一双黑眼圈,骄傲道:“为百姓行义,万死不辞。”
“恒弟,你放心,里面的记录,我都一再校正过。有些疑点,我也命人重新打听,绝对万无一失。”
这就是杜云京,这种人做事的好处。他的为人,不畏上而悯下。只要是为了灾民,绝对是个不辞辛苦的主儿。
陈恒很是高兴的点头,忙把崔游道招来,“崔兄,此事还要劳烦你跑一趟府衙。将这些东西送到知府大人手中,他们自会知道怎么做。”
眼见被人拿走心血成果,杜云京的神色有些不高兴。见到崔游道远去后,也不再多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