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得到了国际重点关注,周边随时能看到媒体记者的身影。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员,他们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消息,尤其是和原子核核力拆分有关的技术信息。
这些人希望能够从各个方向来了解技术。
新物理方向的技术保密工作都做的非常严谨,但完全保密也是不可能的,毕竟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很多。
当参与的人员多,保密就会出现问题。
有一些信息还是会透露出去。
地球另一边的信息中心,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技术信息。
“新核能源技术,是利用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来提供能量。”
“这种技术只需要很少的原材料就能源源不断的供给能源,而且原材料是单一的元素材料,几乎没有成本可言。”
“新核能源,或者说,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需要电磁干涉,对应目标则是高温离子物质。”
“技术似乎是和粒子活跃度数据有关,但也不确定。”
“能确定的是这种反应和引力制造技术,似乎很相似……”
“同样是电磁干涉,同样是离子态物质,如果从原理上来说,一种是电磁力到强力的转化,一种是电磁力到引力……”
这条情报信息实在太重要了。
信息中心确认了消息以后,马上向上级做了报告,随后召开了高层会议。
会议决定加大对于引力技术研究的支持,同时扩散‘电磁力干涉离子态物质’的研究。
他们希望各机构的实验团队能通过电磁力干涉离子态物质,来现‘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的蛛丝马迹。
至于混乱力场实验……
到现在,有学者已经提出一个观点:混乱力场实验出现的原子核核力拆分,和真正的反应技术关联性不大。
换句话说,参与再多的混乱力场实验,搞懂实验的全部原理,也很难得到原子核核力拆分的技术信息。
信息中心同时还获取了另一个消息。
那是来自国内人造太阳项目组。
人造太阳项目组一直和源点论研究中心有合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帮助测定强力数据。
强力数据,一定和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的研究有关。
尽管不知道具体的关联,但有一些研究深入的学者认为,强力数据可能会给相关实验提供基础支持。
信息中心非常关注‘低温核聚变’的研究,他们还知道核物理所的宋保国团队被调走,很大可能是参与了他们一直关注的‘托卡马克装置运送相关的项目’。
那个项目,可能是研究某种可持续、能应用的核聚变技术。
泰勒-威尔逊认为低温核聚变是存在的,‘核转电’技术就可能得到应用。
“所以我们分析认为,他们的新研究和可控核聚变有关,最大的目的是实现核转电技术。”
“如果这种技术能实现,它就很可能作为一种移动能源装置,也就是可以安装在航母、飞行器或者其他大型设备上。”
“不管是哪一方面,民用、军用,甚至是太空、卫星、航天器,等等,移动能源装置都会非常重要。”
“如果结合他们已经掌握了引力制造技术……”
“简直,不可想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