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落后的代价是高昂的,不管在各个技术领域,都会全面落后……”
“世界格局,也会因此而生重大变化,一切都会以国内为中心……”
这是不能接受的。
漂亮国团队也是带着任务而来,但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的是混乱力场实验,和新型核反应制造技术关系很小。
其中牵扯到基础力的‘瞬时转变和非瞬时转变’问题。
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支持的技术,都是生的瞬时转变,也就是电磁力一瞬间变成了强力。
混乱力场实验,主要研究对象是混乱力场,而混乱力场的转变是多方向的。
即便是在特异点,也就是转变强力的点,所生的也是‘非瞬时转变’。
转变,需要实验、存在过程。
这也是研究主体。
从循序渐进的转变过程,来研究混乱力场的特性,从而了解更多基础物理内容。
两者的区别可以举例来说明。
混乱力场实验生的强力转变,可以看做是自然界中的风,有团队要研究风的特性,就去找一个经常出现风的地域,不断去测定风力强度,积累大量数据以后,得到的结论多和气象变化有关,最多也就是多了解风的特性。
不管怎么去研究,都和人工制造风力技术无关。
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则是直接制造出‘大吹风机’,本身就是风力制造技术,研究方向是改进内部技术以及风力的各种运用。
两者不存在直接关联。
张硕对此研究的非常透彻,都会议的时候特别说过,还特别提交过报告说明。
针对东港举办的源点论国际会议,不管是实验合作、技术交换,又或者是其他工作,他就完全不参与了。
不过还是知道,合作一定会达成的。
一部分原因是,合作是互利性质的。
另外,实验相关技术信息不可能完全保密。
混乱力场实验本身是国际合作的公开基础物理实验,而不是完全保密性质的研究。
国际合作的实验,有很多国际学者参与,进行过多次实验后,只是从实验数据都能推断出一定信息,更不用说,采用其他手段了。
另外,实验安全技术的保密也没有意义,非瞬时转变混乱力场的研究,研究团队自然是越多越好,有更多的研究才能有更多的现,而基础的现都是公开的。
现在进行的源点论国际会议,张硕也同样不参与任何的事务,他只是以受邀学者的身份来参会,并担任一部分学术报告评审工作。
以张硕的影响力来说,当然不会只是受邀担任评审,只不过其他工作都推掉了。
会议本身就是源点论研究中心起的,会议中的学术论文则都会表在《源点物理》期刊上。
这些已经是很大收获,参与其他的工作没有多大意义。
各类的学术报告,对张硕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
上一次的混乱力场实验,现了对比实验数据出现的波动偏差,同样的实验、同样的强度,硬件没有出问题的情况下,波动出现极大偏差就是一种全新的现。
那些参与实验的团队、学者知道消息,国际物理界自然也都知道了消息。
国际舆论的讨论就很少了,主要是因为内容太专业。
就像是粒子对撞实验,即便是有什么大的现,也很难在公共舆论中看到。
现在新物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源点物理、混乱力场实验,都已经出现很长时间,新鲜感没有了,除非有什么大的现,否则公众舆论也不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