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唱晚顿了片刻,伸手指了指旋转的摩天轮,“我们去坐那个吧。”
-
检票,通过机关闸口,在工作人员的示意下迈步进入座舱。
稍微有点晃,蒋唱晚上去的时候略踉跄了一下,沈衍舟在身后,下意识伸手扶住她。
修长而又骨节分明的手伸直,在少女单薄的脊背后面张开,有力地托举了一下。
触感仿佛隔着一层薄薄的衬衫面料,直接通过她的身体,轻轻地在心脏上挠了一下。
一触即分。
蒋唱晚扶住座舱扶手的动作顿了一顿,然后才向里走去。
她身后,少年也停了两秒,收回手,背在身后,几不可察地蜷了蜷指尖,俯身进入,坐在她对面。
舱门合上,摇晃一瞬,巨大的摩天轮重新启程,从低谷而起,越过远处的旋转木马和飞椅,越过海盗船与过山车,缓慢地进入最高处。
几乎能够俯瞰整个城市的最高处。
两个人安静地相对而坐,透过因为年岁已久、已经稍有些斑驳的玻璃,看向窗外的景。
看见市中心大片大片的、属于一代人记忆的老旧家属院,看见道路旁葱郁茂密的梧桐树,看见锦江蜿蜒曲折,绕着城市而过。
“人”在这种时刻,是最渺小,最难以寻找的东西。
几乎像是一只只蚂蚁,黑黑小小的,缓慢地行进在巨大的原始森林中。
渺小,却又伟大。
能以蚂蚁之躯,建立出宏伟的奇迹。
蒋唱晚出神地看着窗外,思绪漫无目的地飘散,任阳光洒满全身。
直到沈衍舟出声,才将她的思绪拉回来。
“你刚刚,”他顿了顿,“是不是还有什么想说的?”
蒋唱晚偏头,跟他对视了几秒钟。
好片刻后,她才垂下眼,轻轻嗯了一声。
方才的话题并没有结束。
人和人之间的际遇有限,又囿于时机、契合度、环境等等因素的制约,能够交心的人总是很少。
有首歌唱道,“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在人与人越来越陌生,社交模式越来越固化的今天,不仅是“爱”,甚至连一次交心的聊天都是奢侈品。
一次愉快的聊天,也同样需要适宜的环境、适宜的时间与适宜的氛围。
譬如现在。
或许是午后的阳光照得人实在太舒服,或许是摩天轮摇摇晃晃的频率恰好和她契合,又或是对面少年的目光实在太清透,蒋唱晚第一次产生了,想要向人倾诉的欲望。
她垂下眼,缓慢地开口。
“你有没有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夜晚的潜水艇》?”
“是篇短篇小说,作者用一种非常奇妙的叙述方式,用一些非常奇异的比喻和文字,来形容了一个人想象力的消亡。”
“一个看到纸张纹路会想起山川沟壑,看到空气中漂浮的一粒尘埃,会想到一整颗新生的、未知的星球,看到窗外漆黑的暗夜,会想象自己是处于夜晚深海的潜水艇中的高中生,囿于现实中不堪重负的压力,一些循规蹈矩、不得不走的路,而放飞了自己所有的幻想。”
“他写道,‘五十岁后,我停止了作画,也不再写诗,很多人说我江郎才尽。其实不是的。我的才华早在十六岁那年就离我而去,飞出天外了。我中年开始作画,不过是想描绘记忆中那些画面。写点诗,也是为此。’”*
“他还写,‘我一度拥有过才华,但这才华太过强盛,我没办法用它来成就现实中任何一种事业。一旦拥有它,现实就微不足道。没有比那些幻想更盛大的欢乐了。我的火焰,在十六岁那年就熄灭了,我余生成就的所谓事业,不过是火焰熄灭后升起的几缕青烟罢了。’”*
蒋唱晚一字一句,轻声细语,轻松无比地背诵那些字词句段,好像这些句子已经拓印在心中很久了一般。
她看着窗外,缓慢地在脑海里念出那篇文章的最后一段。
“我反复画过一张画。深蓝色的背景中央,有一片更深的蓝。有人说像叶子,有人说像眼睛,像海里的鲸鱼。人们猜想其中的隐喻。其实没有任何含义,那是一艘潜水艇。我的潜水艇。”
“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