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这么坑爹的吧?
五个小时啊。
当天下午,数学院的老师聚在一起开始阅卷。
这其中除了聂扶摇全部作答,其他最多的答了七道题,少的两三道。
正确率还无法保证。
这些教授选拔人才,看的是考生们的解题思路,通过他们的解题过程和草稿的演算,能看出他们的天赋。
“聂扶摇。”有一位教授道。
其他人纷纷抬头,“看一遍,回答的如何?”
“稍等。”
几分钟后,这位教授道:“第二道题,她另辟蹊径,用的是马斯里定理,不得不说,如此一来解题过程可以简略三分之一。”
“解答的非常漂亮。”
这位教授看的爱不释手,在不经意扫了一眼草稿纸后,对方愣住了。
费马定理=马斯里定理?
这是什么意思?
费马定理,是什么定理?
怎么相等的?
“梁老,您来看看。”
梁高远教授接过试卷和草稿纸,一来一回的查看对比,一时之间也觉得奇怪。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种不可思议的想法油然而生。
这个考生,难道是自创了一套数学体系?
院士大佬的垂青
“继续看。”
梁教授视线下移,一条横线隔断在试卷上,下面和题目无关,却进行了延伸解答。
“嘶……”他倒抽一口气,微微弯腰,视线如炬,“这部分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知识点了,你怎么看?”
“梁教授,这是胡烈成假设,您看这里……”阅卷老师指着末尾的几个豆大的小字,“胡先生当年提出的假设,被列为数学界十大难题之一。”
梁教授忍不住全身发抖,他拿起试卷,直起腰身,双手抖动着,久久难以平静。
胡烈成,国内数学界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梁教授老师的老师。
当年36岁的胡烈成提出了一套假设,巨匠云集的国内数学大佬无一人能找到切入点。
后来随着和其他国家的数学领域的学者们开始交流,胡烈成假设也传到了其他国家。
可惜近百年了,胡烈成假设始终没有得到证实。
二十多年前,这套假设连同国外的其他猜想和假设,并列世界十大难题之一。
他反反复复的看了十几遍,甚至还向后翻阅,真的就只有这么一点。
“没了……”梁教授精神恍惚,看上去颇有些失魂落魄的样子,“怎么就没了呢。”
周围几位阅卷老师也凑了过来,他们看到下边的这组数据,有的老师看不太懂,也有的看懂了,却不知道和胡烈成假设有什么关系。
毕竟只有短短的不到二十行,很难看出什么来。
如果容易,也不会被列为世界十大难题之一了。
其他的题不管正确与否,都或多或少的有人找到切入点,唯独胡烈成假设,始终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