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她一点点的擦掉眉间的那抹红色印记,这些东西,她再也不需要了。
以后,她便是这大晏最尊贵的女人。
天未大亮,赵家的女儿们便起身梳妆了,两套差不多制式的嫁衣分别送进了不同的院子。
长长的仪仗,从宫门口一直到丞相府,一路铺天盖地的红。
两位嬷嬷各领着一台十六人大轿,带着一溜的随从入了丞相府。各自进了姑娘的院子领了新嫁娘出来,拜别的父母后,上了花轿,浩浩荡荡的往皇宫里去。
一路上,宫人洒着银裸子铜板,两边看热闹的百姓一浪接着一浪的起哄,抢着地上的喜钱,脸上都是笑嘻嘻的。捡了钱的连声说着吉祥话,没捡到喜钱的,也说着吉祥话,希望下一波能扔向自己这边,讨了喜头。
关于这两位娘娘到底哪一位能坐上后位,民间也很好奇。甚至有些不怕死的开了盘口,别说,还真有人敢下注,人还不少。
宫内,太后穿着宫装端坐在龙椅一侧,差不多与龙椅平齐的位置上。
看着自己的儿子站在台阶上,接受着众臣朝拜,外头三呼万岁,一声又一声的,一声高过一声,让她心头荡漾。
这个位子,最终还是她儿子的。谁,也不能从她手里抢走。
赵嬷嬷站在她下首,小声的告诉她,花轿已经在来宫的路上了。太后放在腹部的手微微的抬了一下,示意自己听见了。
昕儿妥协了,愿意娶赵大小姐,那么,她为何不可以让一步?只是,也只能让这一步!赵二小姐的品性,绝不适合坐在后位上。
那两身看似差不多的嫁衣,两抬差不多的花轿。等两人都入了宫,她再当着百官面前,宣赵大小姐为后,赐下凤印。这事,便不可逆转了。
李昕站在台阶上,看着下面的百官三呼万岁以后,并没有按照顺序转身步入殿内,而是站在台阶上等着。
太后见皇帝久久没有入内,便派了个内侍出去打听,李昕身边的太监才被认命为新的总管,这会儿也是急得一头的汗,小步的挪到了李昕身边,弯着腰小声的提醒着:
“陛下,该入正殿受玺了。”
李昕没有动,只是看着渐渐入了眼的那抬花轿,嘴角翘了翘了,说了声再等等。
花轿落了地,两位新嫁娘未有等新郎官来踢轿门,便被两位嬷嬷引了下来,扶着慢慢的走上了台阶。
两人起先平行,直到站在台阶上,两位嬷嬷见了皇帝都福了福身子行礼。而皇帝陛下,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将离他最近的那位新嫁娘头上的盖头掀开。
盖头下的新娘,头上戴着喜冠,这冠头也是一般的冠头,上面鎏金绕着九凤,追着一颗硕大的东珠,那是宫里皇后喜冠的配置。
赵莹芙被掀了盖头,一脸诧异的抬起了头,看见李昕一脸笑吟吟的瞧着她。眼波流转间,是女子的娇羞,本来便上了妆容的两颊越发红了。
李昕牵起她的手,两人转身,面对着下面跪着的百官,高声道:
“天赐神女,佑我大晏。孤从天命,求而娶之。”
一句话,点明了这位新嫁娘的身份。
站在一边的赵莹睿听到这话,腿一软,若不是旁边的嬷嬷手快扶了一把,这人就要摔倒地上了。
李昕带着赵莹芙转身往正殿去,刚才赵莹睿的那一个趔趄他是瞧见了。他对着一旁的新任李总管使了个眼色,李总管便心领神会的安排人将这位娘娘给领了下去。
太后没有防着李昕这一手,只能端坐在里头,眼睁睁的看着他领着赵莹芙步入正殿,受宝玺。他亲赐了凤印和皇后制服,领着人对着她跪拜行礼。
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儿子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送了凤冠,还玩了这么一手来防着她!还真当是她的好儿子!
太后咬着牙认了,赐了礼以后,当场封了赵莹睿为贵妃,赐封号惠。
新婚之夜,皇帝自然是去了皇后那边。
凤鸾殿内,芙蓉帐暖度春宵。
而新封的惠贵妃,却在自己殿内,望着一对龙凤烛坐到了天明。
次日,升了官的翠柳领着嬷嬷跟宫女入殿为主子洗漱。李昕今日不用上朝,由着宫人服侍换了衣服,很是随意的看了一眼为她梳妆的翠柳,随口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