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找刘协这件事难就难在这。不论陛下真心想让位,还是想把他找出来杀掉,都是他同所有谋士的直接对抗。在这场战斗里,刘辨无法再征询贾诩和庞统的意见。
赵云看得透彻:“陛下从洛阳带回来的诸葛先生也许能帮上忙。”
诸葛亮是个好人选。孔明没得罪过刘协,应该不至于想着把刘协算死。可刘辨身上背着水镜山庄的血债,他不奢望诸葛孔明能帮他。
赵云道:“诸葛先生深明大义,他与水镜山庄不是一伙的。”
刘辨警惕起来。赵云怎么知道诸葛亮深明大义的?可见诸葛亮已经渗透了赵云。连赵云都渗透,朝中不知有多少人还要着了他的道。刘辨愈发感到强烈的威胁。再不回家,只怕铸造的大鼎也要给翻云覆雨的野心家给毁坏。
刘辨深吸口气,想出个毒辣的主意。他连夜起来,写好道诏书,再盖上玉玺,托赵云交给诸葛亮。
刘协没找回来,被曹操带走的玉玺倒找了回来。这方玉玺如今又是天下唯一的玉玺了。可是玉玺被毁,碎片回朝是众目睽睽的事情,所以天下人又默认没有玉玺。要害就在此处。若是鉴定玺印,玉玺是真玉玺,诏书是真诏书。若是按照常理推断,玺印根本不可能重现天下,所以诏书又可能是假的。
真真假假,是真是假,就看诸葛亮有多大本事了。
诏书是退位诏书。诏书里面的内容是把皇位让给刘协。
倘若诸葛亮无意延续水镜山庄的遗愿,诏书给他,他多半会烧掉或藏起不用。那么也就不会带来什么后果。若是他还想学着水镜庄逆天改命,那么他必定会拿着诏书寻找刘协,再叫刘协登基即位。到那时,便是诸葛亮与贾诩、庞统他们之间的争斗,刘辨光坐着看好戏就是了。
这主意是把自己最柔软的部位放到敌人手里。可也只有这样,才能叫敌人为我所用。
诸葛亮看罢诏书,叹道:“陛下是要逼死我啊。”
连赵云也不知道诏书的内容,不由得问:“先生何出此言?”
诸葛亮无言。当着赵云的面把诏书烧个干净。
赵云只好回来跟刘辨回禀。刘辨大失所望。诸葛亮也太怂了些,竟没有延续水镜山庄的风骨,也没上他的套。
但第二天诸葛亮就在朝堂请辞。自称来到洛阳水土不服,夜里多梦,希望回南阳种田。
这回轮到刘辨猜不透诸葛亮是什么意思。他是隐忍蛰伏,还是真的被昨天赐诏书的举动吓怕了?
但不论哪一种,刘辨都愿意放虎归山。
庞统对他这位同窗颇为忌惮。特意早朝以后面圣劝谏:“不可让诸葛亮回荆州。他但回去,只怕要重演水镜之祸。”
刘辨故意道:“我放他回去,也叫引蛇出洞。总得让刘协看到些希望,找个人投靠罢。”
庞统直皱眉:“只怕陈留王不会上当。”
“那就叫诸葛亮做大做强。朕打算助他成为荆州一霸,叫刘协入套。”
庞统惊呼:“陛下给他一州,怕是叫他翻了天下!”
庞统的估计是对的。诸葛亮的确是开挂一般的存在。但若说翻了天下也不太可能。后来诸葛亮刘备手里握着荆州益州,照样也只能三分天下。
刘辨意已决:“舍一州,换个陈留王,朕舍得。陈留王不除,朕的心里不安。”
庞统眉头皱得更紧。陛下要除掉陈留王的心是如此急切。他得给自己谋条后路。
因为陈留王其实就在庞统自己手中。
当初是水镜先生把陈留王交到了他的手中。
由此也可见水镜计策之高明。庞统与山庄素来交恶,生活又邋遢懒散,谁能想到山庄会把未来的天子交给庞统呢?别说一般人想不到,庞统自己也想不到。向来对自己白眼的老师竟丢给他这么重的责任。
那说明老师对他刮目相看了吗?庞统可不这么想。他反倒觉得自己是个工具人。更生发出倒过来清算水镜庄的心思。可以说水镜先生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刘辨身边有贾诩,如今看来又要重用诸葛亮,庞统心里有数敌不过二人联手,只恐将来东窗事发,于是便谋求后路了。
庞统便道:“臣请陛下赐臣益州。可掣肘诸葛孔明。”
刘辨其实怎么也想不到刘协会跟着庞统。只道庞统是拿诸葛亮当对手,也乐于见他们两人窝里斗,便大方地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