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琪一早来到于府,在后院厨房中见到了许久不见的采荷。
两个姑娘开心地寒暄片刻,便说起正事。
采荷来得早,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
梁琪挑了好消息。
“听帐设司的人说,于老相公是个极爱赏人的主儿,方才因着筵席布置得漂亮,于老相公都已经赏给帐设司好几百钱了。”采荷艳羡地说,“于相公又极看重菜品,所以现在大家都说,厨司的好处且在后头呢。”
意思就是她们两个备菜丫头,极易在于府赚到外快。
“的确是好事。”梁琪又问,“那坏消息呢?”
采荷耸耸肩:“没有新的备菜丫头来,备菜的活儿只有咱两人来干。”
这年头,汴京城找好厨子不容易,想找备菜丫头还不是轻轻松松?
定是那王司长不把这等微末小事放在心上,李府的差事一结束,工钱一到手,就万事大吉了。
中间间隔这几日,竟是半点儿动作都无。
原本决定把事情闹大,让四司六局惩处不干活的翠竹,为的就是给自己讨个公道。
现在公道倒是讨回来了,活儿还是两个人干。
甚至还不如在李府时,起码翠竹还能干个剥豆子的活计,如今却是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她们两人亲自来了。
“这怎么行?”梁琪不接受,“厨司原定的就有备菜丫头三人,怎么能让两人做三个人的活计?咱们得去找司长问个明白。”
采荷也是这么想的,不管结果如何,新的备菜丫头什么时候到位至少得有个说法。
两人打定主意,一起去寻王司长,一路找一路问,终于在前圆的一处凉亭内见到了王司长。
王司长正在和台盘司的司长喝茶,中层领导嘛,自然没有底层的白席人忙碌,旁人忙得脚不点地时,领导们还能悠闲哉哉地边赏美景边喝茶。
美其名曰:讨论方案。
梁琪说明来意。
王司长当着同僚的面儿,却不肯承认自己的过失,只说:“杂役难寻,我在马当街寻了三日,竟是没寻到合适的丫头。”
这话一听就是托词,有些话梁琪和采荷不方便说,台盘司那司长可不客气。
同为司长,台盘司司长从身份上讲并不惧怕王司长,半开玩笑说:“王司长这省钱的法子巧妙,赶明儿我可得跟着学一学。”
四司六局的每个司局,由司长和局长掌管一局一司之事,包括白席人的工钱。
好比厨司,王司长手里原本有三个备菜丫头的工钱,如今只需用支两个丫头的工钱,余下的工钱,岂不是落了自己的腰包?
还有管事一职,也未补替新人上来,工钱大抵也落入王司长的钱袋子里。
梁琪不管管事的事,她原本就觉得管事一职极为多余,既不负责活计,又在旁边碍事,去了正好。
只要备菜丫头给她补齐即可。
王司长被同僚戳穿,勉强稳住神色:“这是哪的话?她们两个若真做三个人的活儿,工钱自然是要涨的。”
多干活,涨工资,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