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了十几年的李承乾彻底爆发了,深刻表达了自已对李世民的不满:“我逼你,我烦了,我不再装了,我知道我已经不是太子了,明天就身首异处了,我都知道。父亲在你立魏王之前,我只有一句话,如果陛下立魏王为太子朝野沸腾,究竟是我的错,或是魏王的错,还是陛下的错?。”然后一瘸一拐的离开大殿,大有此生不复相见的气场。
李世民望着自已付出心血培养的太子,变成如此模样。盯着李承乾萧瑟孤独的背影,李世民瘫坐在椅子上眼中含泪:“我怎么没想到他才是我们李家的种,都是我的错,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明白了,父亲你当年有多难。”】
(朱棣为什么要坚持立朱高炽为太子,甚至给朱瞻基立“好圣孙”,就是因为自已错了,不能让下面的人接着错,不然朱家就成了李家,皇族之间血杀不断。)
(有没有可能?朱棣压根就不喜欢太子那个大胖胖,只是在于好圣孙,不得不将他立为太子,他真正想立太子的人应该是汉王老二,主要还是因为朱瞻基要没他,朱棣我估计100%就是立汉王老二[看])
(不喜欢会让太子多年监国?朱棣给汉王的许诺都是在画饼,或许他从未考虑过传位给汉王)
(没办法,汉王的脑子不够,光想着打仗,打仗可以,但治国他都相当于是脑瘫,后面也没文官,只有武将支持他[看])
(立太子这一点明朝做的不错,只要立了太子,根本不会给其他人希望。)
(可不是,朱标是太子的时候,朱元璋根本就没给剩下儿子们夺嫡的希望,朱高炽成为太子的时候,虽然朱棣不太喜欢他,但是他知道只有朱高炽有能力接管这个大明,而且,永乐时期,朱棣老出去打仗,一直是朱高炽监国,可以说整个朝堂百官除了听朱棣的,其他的就是朱高炽的。)
(朱棣想出去打仗还要看朱胖胖同意不同意。)
{明碗祖:“太宗皇帝在养孩子这一点不如咱,咱可是一直坚定不已的站着咱的标儿这边,要不是标儿早逝,还会轮到那个逆子上位。”说完还瞪了朱棣一眼。
明Judy:“我爹说的对,如果是我大哥登上那个位置,我就是镇守边境的燕王,如果大哥用我,我就是大哥手里的剑,指哪打哪。”
洪武时期的朱元璋点点头,这小子会说话,只要标儿在世,谁都不能惦记这个位置。然后又踢了朱棣一脚,:“还给汉王画饼,就不怕他真的信了,只要立了储君,就不要给其他人任何苗头,听见了吗。”朱棣捂着屁股,连连点头,就怕再来一脚。
朱标拍了拍四弟的肩膀:“四弟,孤相信你。”
燕王朱棣拍了拍胸脯,扬了扬头:“大哥放心吧。”
永乐时期的朱胖胖看着上面的老父亲“就因为老爷子的‘世子多病,汝当勉之。’给我添了多少麻烦,让我们兄弟自相残杀。”
金豆子也盯着向老爷子:“这饼画的真是又大又圆,我还信了。老爷子竟会唬我。”
刚醒过来的唐太宗看着天幕上对峙的父子二人,是他,都是他把承乾逼成了那副模样。抱着承乾:“阿耶错了,阿耶错了。”同时他也明白自已到最后为什么会选择稚奴为太子,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他和观音婢的所有儿女。
下面的李泰,李丽质,还有五岁的李治看着上面互相拥抱的三人,在想想大哥往常聪慧温良,疼爱他们的样子,怎么也无法想象天幕上咄咄逼人的质问阿耶,满脸疯狂的模样是自已尊敬的大哥。不过他们也是很诧异,大哥竟然会这么和阿耶说话,他们可不敢,不愧是大哥。
然后李丽质和李治扭头盯着二哥,没想到二哥未来想抢大哥的位置,他们都是亲兄弟啊。
胖胖的李泰被二人盯得连连摆手:“他没有,他没有要抢大哥的位置。那不是我。”
其他王朝的太子一脸羡慕的看着天幕上明朝太子的地位之稳定,在看看上面猜忌自已的父皇,和一众虎视眈眈的兄弟,他们想去明朝当太子了。
李承乾和李元吉看着恐慌的李世民:“这就是报应。”
在深宫造娃的李渊看着对峙的父子二人,这和当时的场面多像,“二郎啊,知道当时我有多为难了吧。”}
【公元643年,贞观27年四月初六,李世民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作平民】
(往往做大帝的太子太难了,秦朝有扶苏,汉有刘据,唐有李承乾,明有太子朱标)
(清圣祖康熙的儿子胤礽当了四十多年太子,搁谁谁不疯[看])
(主要是两立两废,谁都要疯掉)
{老祖宗们看着天幕上对这个造反的太子的处置,他们知道这位太宗皇帝是竭尽全力在保住太子的命,太宗皇帝对这位儿子还是疼爱的。再想想历届太子的下场。他还算是好的嘞。
然后又看到后面又出现了个四十年的太子,那位皇帝活的时间那么长。还两立两废,储君之位岂能儿戏。
朱重八在大殿上一脸嫌弃:“果然是鞑子皇帝,立储立都不明白。”
康熙王朝的太子胤礽震惊的倒退几步,四十年,两废两立,他这太子当的还有什么意义,然后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皇阿玛:“皇阿玛不是一向疼爱自已吗,这到底是对自已有多不满,给了自已希望再把自已打入深渊。”
康熙坐在大殿上也是不敢想象未来的自已到底在做什么,但是他没有把责任归结到自已身上,一定是下面的大臣,做了什么,才会让自已有如此行为。
清朝前面的皇帝,也一脸惊讶,后面的皇帝到底在做什么,他把立储当做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