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昌带着人也是匆匆追来,见了赵诚就说:「小赵官人,辽人南下了。」
赵诚回头见他满头汗,问:「你二哥呢?」
「他已经在东门守着了,今晚……」
他还在惊讶丶兴奋和恐慌,来不及消化各种情绪,整个人都非常亢奋。
赵诚安慰他:「没事,墙高城坚,这点人马不能如何。放信差出去赶紧打听东面出什么事了,好端端的,这些人从哪里来?」
吕本昌:「我二哥已经放出去人了。」
今晚大家都得在城墙上守着。
汴京城里入冬后,气氛还是很高涨,北方的事情基本没有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河间府丶真定府,离这里太远了。
又或者说,百姓对这些没有概念。
赵策和御营前军后军的书信来往非常密,包括赵诚在大名府的表现,他都一清二楚。
尤其前几日吕顺说,辽军可能近日南下,后军在太行山可以出山,臣就在大名府诱敌,若是辽人南下,后军追捕,金人南下,臣来阻挡。
可信的最后又说,赵诚听闻后,已经独自北上,去了真定府。
宗瑞见他脸色不太好看,也不知道赵若甫出去后又捅什么篓子了,大宗正这几日入宫十分频繁,话中的意思,是劝官家早日定下储君,北方不安定,也是个好兆头……
官家听后一言不发,枢密院和御史台都有人上摺子,并且提名了赵子恒。
宗瑞听都不敢听。
这种时候,官家怎么可能提这个。
他见官家脸色不好,就开始疯狂转动脑仁想办法了,结果还真让他想到一个。
「回禀官家,张大人昨日带着画入宫的,您要不看看?」
赵策扭头面无表情问:「什么画?」
「就是,他的自画像。」
宗瑞说着,就冲下面的人使眼色,下面的人已经带来了,赵策乍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种画法十分怪异。
直白简单,毫无内涵。
但是话说回来,这么真实贴切的画法,少见。
甚至张文饶将近七十岁的年纪,气色都画的好了很多。
杜从宜,她明明姓周。
张妙善,你究竟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赵策看了画,心情也并没有变好,只是依旧觉得不痛快。
到晚间了,才和宗瑞说:「明日让人宣赵若甫的夫人。」
宗瑞看了眼他的脸色,低头答:「是。」
赵策还在想,他上次明明见了人,但他丝毫没有看出来和她张妙善有什么相像之处,而且她和姓周的也并无相似之处。
所以他不肯让人查,始终不觉得她身世有什么特别的。
第122章东西两路
赵策的心思,宗瑞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一些。
宗瑞和上一任内侍省大押班吕忠不同,他是听话,聪明,但野心不大。吕忠自幼读书,学的是君臣之道,一个内廷伺候人的奴才,忘了自己本分,掺合到不该掺合的事情中。
更何况,当年是吕忠极力劝说官家和高家结亲,因为当年的高太尉,是中枢老臣。张家只是寻常人家,五品武官,无名无姓。
吕忠掺合的太多了,他自小就是陪在官家身边第一人,官家年少多仰仗他,可后来也厌恶他搅弄是非。
宗瑞已经在考虑怎么宣这个旨意,让杜从宜有个准备,千万别乱说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