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个时间迅速,不知不觉便已是两百多年后了。天上的白景真身体会到什么叫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上两百多天,地上便是两百多年。自上一次领取俸禄后,白景又领了九次。将人放进空间之后,得了九十万功德。多次惩处下界抓人的神仙后,现在神仙都不敢再下界抓人了,一个个老老实实在文昌殿领取俸禄。因此白景也成功激活了系统成就。【维护四洲生灵生命安全,解锁成就。】【成就:镇守四洲·一百年。奖励随机法宝:后天人种袋·仿。】是的,白景在镇守四洲第一百天后,激活了成就。但是在第二百天没有激活二百年成就。白景猜测可能需要更大的时间跨度才行。系统奖励的这个随即法宝同样很强劲。是可以媲美金刚琢的存在!这后天人种袋形似旧白布搭包儿,在原着中只是往上一抛,滑的一声响亮,便将孙悟空、二十八宿与五方揭谛装进包里。孙悟空请来真武大帝座下的五位龙神、龟蛇二将,也被这后天人种袋幌的一声给装了进去。孙悟空请来小张太子和四大神将,也还是逃不过这后天人种袋。众神仙进了这袋子一会儿再出来,已经是骨软筋麻、皮肤窊皱了。要是再长些时间,怕不是一个个都返本归元,法力消散,成为婴儿了。这袋子只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趁袋子还没打开就跑,才能不被收进去。在西游中可以说得上是顶尖法宝了。白景得了这旧白布搭包儿,甚是开心。但也不好张扬,便将其收到袖子当中。之前老君的九转金丹,白景也拿去置换了。换给了一位急需的神仙,得了八十万人和一个人情。将人送进空间,又是八十万功德到手。现在白景的功德来到了惊人的二百五十七万四千三百。白景果断地使用了两百万功德兑换了混元功法《大日如来经·上》。《大日如来经》极为契合白景分身,而且领悟大道也对真身有着触类旁通的作用。白景功德还是不足以兑换。所幸《大日如来经》居然能分成上下两部,这才让白景分身真正地有了实际的战力。地上的白景分身通过多次变换,在五行山土地山神眼皮子底下,始终定居在附近。孙悟空也享受着时不时便有人带溪水瓜果前来探监的日子。就这样,一直到了下一次蟠桃大会的举办。因为上次白景将蟠桃园中的九千年蟠桃树都拿走了。所以,这次蟠桃会上只有半步混元级别的神仙桌上有着九千年蟠桃。如白景等金仙中的重要人物,桌上摆的是一颗六千年蟠桃。其余金仙和强大的天仙则是三千年蟠桃。剩余天仙则只能吃吃佳肴美酒,闻一闻桃香长长见识了。天仙以下,连赴宴的资格都没有。白景坐在九曜星君之下,看着翩翩起舞的仙子,吃着美酒佳肴。顺利地度过此次蟠桃大会,没有起什么波折。至于这六千年蟠桃,之后再找机会从需要的神仙手里换人。等到日落月升,渺渺清雾汇聚,这蟠桃大会便圆满结束了。白景准备驾云离开了,心中想着,还没开始吗?突然,一声怒吼响彻天阙。白景这才安心停了下来,按计划向声音处飞去。蟠桃会天蓬醉酒戏嫦娥,终于开始了。白景随着声音来到广寒宫前,发现真武大帝已经到了。可是,真武大帝离开得比他们早多了,此时应该在北天门才对。怎么会在广寒宫?果然,是玉帝的谋划。广寒宫前,天兵天将已经将一块空地围住。空地上,天蓬煞气外显,与天神斗个不休,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众神议论纷纷,只当天蓬酒后乱性,连煞气都控制不住了。但是白景知道定然是玉帝再次引动煞气激发了天蓬的情欲。作为天庭的掌权人,人禄的发放者,香火分配的最高决定人,量产延寿避劫仙药蟠桃的拥有者,一千七百五十劫的历劫人,玉帝对煞气的研究绝对是首屈一指。之前只是一壶加了料的御酒便能让孙悟空放下克制大吃蟠桃,想必这次天蓬也是栽在这里了。而且,据白景所知,广寒宫中一名嫦娥与天蓬感情深厚。两人你情我愿,哪里会有什么醉酒调戏的戏码?众神中和广寒宫仙子有情的不在少数,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天倒好,扫黄扫到北极四圣之首、斗姆元君之子天蓬元帅身上来了。玉帝之心,路人皆知。看来是要对斗部动手了。谁让你斗部斗姆元君半步混元,乃五方五老之一的北方北极玄灵,万星之母,主万物之生。还有两个儿子也是半步混元,并且位列四御。,!长子勾陈天皇大帝,次子中天紫薇大帝。哪个不是镇守一方的大人物?除了这两位以外,还有七个儿子。一曰贪狼,二曰巨门,三曰禄存,四曰文曲,五曰廉贞,六曰武曲,七曰破军。破军星君,就是天蓬元帅了。而天蓬元帅,又是吃九转大还丹成仙,又使用老君炼制的上宝逊金钯。可见其后又与老君一系有很深的联系。可见斗部势力之强大,背景之广阔。难怪是玉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将这天蓬罚下界去,表明了玉帝立场。既能让斗部知道老君帮不了他们,离间两方。又是对老君一系的削弱。将这天蓬安排到西游中去,还能分化西方安排的取经团队。一举三得,一箭三雕。白景揣摩着玉帝的心思,想着怎么接触天蓬,将其挖到自己这一方来。真武看着越来越多的神仙向这边汇聚,而天蓬还没有被拿下。对旁边的白景说道:“你去,将天蓬拿下。”白景正愁着没理由接触到天蓬呢。没想到他一打瞌睡,真武就送枕头来了。好人呐!白景正经道:“是!”白景飞身而起,用法力将周遭的神仙轻柔地推开。对着天兵天将说道:“暂且住手,让我来降他。”:()镇压黑暗西游,本座昴日光明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