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两个丫鬟,胡小四把她们卖回了牙行。
最后是亏了三两银子一个卖掉的。
还跟牙行说,她们没犯错,是家里买得起养不起。让牙行给她们再找一户好人家。
之所以要卖掉,一是秀秀娘把恨意都转移到她们身上了。
二是她们买回来本是给小一小二当媳妇的,心里已经存了这种想法。现在希望破灭,就怕她们会把主意打到小五几个身上。
干脆卖了,一干二净。
自从这件事后,秀秀娘整个人都蔫了,是彻彻底底的支棱不起来了!
在家也安安静静的,也不作妖不闹事。
两个月后,胡小四十八岁,从家具坊的面门正式离职。
这十年间,除去一切花销,他手里已经攒了一千多两,足够他当启动资金了。
离开家具坊后,他没做自己熟悉的家具行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耐。他不想跟老东家抢生意,又不想到远方给家具坊做经销商,便决定改行。
这是他表达感恩的一种方式。
最后,他开了一家茶叶铺,卖各种茶叶和茶具。
在家具坊这十年,他见识了各种人和事,渐渐喜欢上了喝茶,也喜欢茶艺文化。
茶叶铺的干股,他自己占了六十股,剩下四十股,分别给了小三、小五、小六和小七,每人十股。
一年后,他的茶叶铺竟然也有声有色,月收入达到数百两,更多的财富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三年后,胡小二身体崩坏,嘎在床上。
四年后,胡小七二十岁,中了秀才。
胡小四联系胡秀秀,把小七送到京城念书。
又经过几年拚搏,中了举人。
却止步于此,未能再进一步。
最后回到家乡,在县令身边当了一名主薄。
家人在侧,钱银不愁,生活富足和乐。
勤奋的铁牛一家:想摆摊
赵铁牛一家的番外,时间线是大桥通行那天,叶采苹从京城回到村子那段时间。
“通桥啦!通桥啦!”
随着一阵阵鞭炮声和欢呼声中,大桥正式通行。
青河村、河岸村和附近的王家村、下河村等,全都心情雀跃。
李家村的人,远远的见几个村子的人都聚到新桥的桥头分祭神的猪肉和点心,有羡慕和不屑的。
年前叶采苹的玻璃作坊招人,附近几个村子都有村民进作坊了,只有他们李家村一个人都没有。
这让李家村暗暗有些后悔。
但转念一想,以叶采苹对他们村子的恨意,不管让不让她修桥,她也不会要他们村的人。
既然如此,他们何必如她的意!方便她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