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前面的朝代也不理解后世话的意思。
只有宋朝中、后期,及后面朝代的当权者们,一下反应过来姜叶和江雪说的是什么。
“是宋真宗的澶渊之盟吧,他在‘打输送钱’、‘打赢要钱’之间,选择了‘打赢送钱’,这谁知道,不得说声‘人才’啊。”朱元璋感叹道。
【面对匈奴,已经积蓄实力的汉朝在汉武帝刘彻的领导,卫青和霍去病的勇猛冲锋下,选择了和匈奴力战,最后打出“强汉”风采。
而宋朝宋真宗赵恒,在宋朝国力尚可,打赢辽国的情况下,选择给辽国送钱和谈,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虽然缓和了辽宋之间的战争,带来一时的和平,却也带走宋朝的脊梁骨,从此再遇事,宋朝都会拿钱和人妥协,就这样,宋朝一步步积弱,以至于多次滑落深不见底的深渊。】①
诸朝古人不禁掏耳朵,“是咱们听错了吗?那个宋真宗在打赢的情况下,给手下败将送钱?”
原谅他们无法理解,他们就算不会打仗,也知道这样会亏。
“可恶,当初和朕签订‘渭水之盟’的人是宋真宗多好,这样就算朕输了,还能得钱。”李世民嘴上说笑,实则眸光冰冷。
当初渭水之盟他被迫送出多少金银珠宝,还有多少大唐子民被异族杀害和掳走。
就像他说的,要是他输了,敌人还给他送钱,渭水之盟绝不会成为他一生的耻辱。②
“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李世民以过来人身份叹道。
他也有过失利和妥协的时候,可那是在他落下风的时候。
而宋朝,当时占的可是上风。
看后世意思,宋朝是一时妥协,就一直妥协了?
“宋真宗赵恒,打赢辽国的情况下给辽国送钱,澶渊之盟?”赵匡胤满头问号。
这些字他都认识,可是连起来怎么就理解不了呢?
“首先,朕没有一个叫赵恒的儿子,总不可能是儿子们未来改名了。”
“还有都打赢辽国了,不该是辽国给宋朝送钱吗?”赵匡胤不明白。
赵恒名字是在成为太。子之后改的,那时赵匡胤早没了,自然不知道赵恒并不是自己儿子,而是侄子。
但赵光义知道赵恒是自己儿子啊,他二话不说就给赵恒一个大嘴巴子。
“在打赢的情况下给人送钱,朕都没你这么窝囊!”
“那是,您连咱们自己士兵的俸禄都不发,更何况敌国。”赵恒忍不住嘀咕道。③
好在赵光义没听到,要不然会再给他一巴掌。
“父皇,您没听后世说,澶渊之盟为宋辽带来了和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