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距今两千多年,在一万年前,华夏先祖们用数千年的时光,对颗粒轻盈的狗尾。巴草进行一代代优良选种和种植,最终让狗尾。巴草蜕变成了两千多年前古代封建社会所需的主粮。】
【这其中付出的心血,还有期间漫长的时光,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要知道最初的狗尾。巴草口感并不好,以及那漫长的筛种、育种过程,他们有没有想过放弃?】
【我们站在后世角度,自然知道他们没有放弃和成功了,可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未来却是不确定的。】
姜叶和江雪的话让诸朝古人们愣住。
“是啊,数千年的时光,他们究竟是怎么坚持下去的?”
这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它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但凡先祖们当初没坚持下来,他们现在都很难见到小米的存在。
数千年的时光,足够发生太多变数。
【在华夏先祖们摸索种植的路上,稷只是其中之一,同时期,黍的地位也不遑多让。】
【虽然数千年后,黍和稷都成为杂粮。】
诸朝古人们:“……后世人的粮食得多好,居然连稷和黍都看不上了。”
能让稷失去主粮位置的粮食,一定比稷有更多优点。
【黍,现在被我们称为黄米,嗯,没错,的确是黄米,可是,小米颜色也是黄的,它们两者外观十分相近。】
姜叶放出小米和黄米的区别,一下还真让人分不清。
可对于诸朝古人们而言,这个问题并不难。
“黄米比小米颗粒大,也比小米分量重。”
“做熟以后,黄米会黏,小米则不黏。”
【是的,黄米和小米虽然外观和颜色相近,可是做熟以后,两者口感并不一样。】
【黄米和小米都是脱壳后简单烹饪就能食用。的谷物,于古人们而言,它们都是饭,可对于我们而言,小米大都用来做粥,可以很好养胃;黄米呢,凭借其粘性,可以做粘豆包,口感很好。】
【然后是麦,不同于稷和黍,都是华夏本土种植出来,麦是外来作物,于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传入华夏,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麦,我们华夏也有自己的本土麦。】
【小麦至今还是我们的主粮之一。】④
秦朝及春秋战国的人们惊讶,“天幕确定说的是小麦?”
“真看不出来,未来稷和黍都成了杂粮,反倒是小麦一跃成为主粮。”
没错,秦朝时期的主粮是稷,虽然也吃麦,但麦并不是主粮。
【秦朝时期的人对麦的烹饪手段很简单,那就是脱壳后,直接整个颗粒蒸成饭,味道怎么说呢,没有小米和黄米口感好,因为麦颗粒大,成熟后口感硬,不易咀嚼。】
【等到汉朝,麦饭有了新的食用方式,那就是把麦子颗粒捣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