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终邮市变得一片狼藉,怎么涨起来的又怎么跌了回去。
可值得一提的是,在资金涌入邮市的时候,由于邮市的资金容纳量远远及不上股市。
短短的几个月里,体量比股市小许多的邮市,价格上涨度的扭曲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地步。
不但所有品种普涨,轮番上阵,平均涨幅远股票市场数倍。
关键是没有任何交易规则限制。
到了最后,那可不是以天在计算变价,而是以小时来计算变价,堪称史无前例的夸张。
说到这里,最后还必须要说明一点。
别看卓群不通邮票,也从不关心邮票。
但他偏偏对这一次邮市的疯狂有着旁人难及的充分了解。
这是因为1999年,他毕业到《都市青年报》任职,接到的第一个实习任务。
就是要配合一个资深编辑,整理资料,出一期邮市文化副刊。
而这期副刊,主要报道内容就以反思1996年邮市狂热为核心。
所以说,卓群当时极为用心的工作经历,这时候可就占了大便宜了。
他对邮票知识的全部了解,全是有关这次邮市泡沫的情况。
他不但清楚的知道,这出邮市闹剧的始末、起因、烧退烧时间点,以及种种后果。
甚至他还知道涨幅最疯狂的是什么品种,涨幅能到什么地步。
如果再仔细回忆一下,甚至他都有一定把握回想起各个品种轮番上涨的顺序。
那么好,想想看。
如果再加上炒邮票、小型张、邮币卡的所需成本远比股票少得多这一点。
那这岂不是老天爷为卓群量身订造的财机会吗?
他要再不知道选择这个方向捞金,那简直是蠢透了!
当然,话说回来了,任何投机买卖都是以资金为王。
进入市场的门槛虽然低,但决定他最终从这个聚宝盆里能拿走多少的还是资金量。
就凭他自己的那点身家,顶多能凑个几百块。
费了牛劲,恐怕从中也只能赚个万八千的。
真要是这样,岂不是太可惜了嘛。
所以要想不糟蹋登上这趟财富列车的车票,就只能另外想辙。
力求多凑点钱,才能一口吃个胖子。
可又该从哪儿去筹措呢?
这年头,他一个手握空拳的大学生没地儿弄钱啊。
没办法贷款,贫困补助又太麻烦。
自己父母的日子够紧巴了,也不能跟家里要。
卓群这时候抬起头来,望着自己班里的这些同学。
目光炯炯的他,显然已经有了主意。
嘴角不经意的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