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寒风瑟瑟,吹得窗户啪啪作响,沈之禾循声望去,瞧着那纸糊的窗子满心忧虑。
“阿姐,别走,别留之安一人。”幼弟带着哭腔的嗓音从身后传来。
沈之禾顿时心头一软,蹲下身子,抬手拂过沈之安头顶,随后握住他放在被子外的手,轻轻塞入晒得柔软蓬松的棉被中,眉眼弯弯,“之安莫怕,阿姐不走,你今日在外头受了风寒,阿姐去烧些热水。”
话音刚落,烧得迷迷糊糊的沈之安便沉沉睡去,沈之禾缓缓起身,替他掖了掖被角后,便循着原主的记忆朝灶房走去,现下幼弟风寒发热,需得及时将热褪下去,如今身在古代,不如现世那般医学发达,小小一个风寒恐怕都会要了人的性命。
想到此处,沈之禾脚下步子加快,不多时便寻到位于宅子东南角的灶房,她掀开布帘,抬脚踏入,入目便是两只大缸,若是平常她必然是要瞧瞧那缸中装了何物,可如今她因着幼弟的病情心急如焚,绕过墙边两口大缸快步朝里走去。
瞧着眼前空无一物的土灶口,顿时心中咯噔一下,家中似乎并无柴火,这外头大雪纷飞的她该去何处寻找生火的东西,沈之禾愣在原地想了片刻,忽而眸子一亮。
她依稀记原主幼时与父母居住在此处时,因那时母亲怀了弟弟,父亲生怕母亲进出灶房被柴火绊倒,故而特意在后山砍了竹子,在院中搭了一间小屋专门用来放置柴火。
沈之禾快步朝门外走去,刚拉开门,寒风透过门缝,冻得她不自觉打了个哆嗦,她缩着脑袋朝不远处的竹屋跑去,心中一喜,这屋内竟还堆着不少晒干的柴火,瞧着那数量估摸着度过这个冬天应当是没问题的。
她捡起几根柴火抱在怀中,又走到一侧拎起一捆易燃的黄豆杆子小跑回屋中,不多时便瞧见她手中拎着一直木桶从屋内走出,沈之禾望着外头厚厚的积雪,不由叹了口气。
虽说这屋子也有土炕,但毕竟时间过了许久,她如今也不知那土炕是否能用,现下也只能先烧些热水,给之安灌个汤婆子。
下了三日的大雪渐渐停住,忽而外头传来一声闷响,沈之禾心中一惊,快步走至窗前,只见院中的草棚受不住积雪的重量坍塌了在地,瞧着外头一片狼藉,她不由苦笑摇头。
灶膛中柴火劈啪作响,沈之禾望着跳跃的火苗,手中的火钳无意识地戳着柴火,思绪逐渐飘远,自三日前她飞机失事,本就是难逃一死,万没想到一睁眼便出现在此处。
原主的记忆涌入她的脑海中,奈何自己还未有时间理清,便被沈家大房赶出家门,她便与沈之安辗转至那铺子中,说来那铺子先前似乎是卖面食的,原主父亲凭借自己一手好厨艺在北疆的小镇中立了足。
渐渐地日子越过越好,可天不遂人愿,没想到突如其来的一场疫病夺走了原主一家三口的性命,原主在睡梦中离世,沈之禾便是那时醒来。
奇怪的是那场疫病来势汹汹,沈家大房却无一人感染。
“咳咳咳。”忽而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从屋内传来,沈之禾心下一紧,当即将手中火钳放下,快步走至卧房中,只见原本睡着的沈之安,微闭着眼额头布满汗珠,嘴巴微张喘着气,好似方才那阵咳嗽费了他极大的气力。
沈之禾探手伸入他的衣襟,触及汗湿的中衣,眉头微微蹙起,如今自己手头并无多少银钱,大夫怕是请不起的。
好在自己前世虽为美食博主,但对于古代传统文化还是有所涉及,虽说不是什么正经大夫,但针对风寒发热的法子还是知道些的。
对于此等风寒,只需使用带着根须的葱白与切成片的老姜,辅以红糖炖煮后,趁热服下便能退热,虽说今日她从那铺子中离开时,顺手带走了后厨中的调料,但这屋子许久未有人居住,带着根须的葱白确实不好找。
沈之禾沉吟片刻,猛然想起自家院子隔壁似乎住着一位大娘,估摸着她那应该能寻到葱白,想到此处,沈之禾从包裹中摸出五个铜板,便匆忙朝屋外走去。
屋外天色渐渐擦黑,沈之禾借着天边那抹微光,踏着积雪朝隔壁走去,只见那柴门紧闭,只从门缝中漏出一点灯光,她也顾不得礼仪,抬手便拍在那柴门上。
大约过了半炷香的时间,沈之禾听见屋内传来拖沓的脚步声,随后一道沙哑粗粝的嗓音响起,“何人在门外?”
伴随着门闩打开的声音,一名高瘦的中年妇人从屋内探出身来,只见她下巴尖削颧骨高耸,瞧着便是一副不好相与的模样,若是旁人瞧见她这幅模样,恐怕是不敢多言,直接离去了。
可如今沈之安卧病在床,且她沈之禾何人没见过,自然是不怵她的,当即脸上挂起一抹笑意,冲着那妇人福了福身道:“扰了王娘子的清净,实属抱歉,只是今日我与弟弟刚搬到此处,家中并无大葱与蔬菜,不知可否与娘子换些。”
闻言,那妇人倚着门框,凹陷的眼眸上下打量着沈之禾,她心中划过疑虑,沈家不是一早便搬到街头的三进院子中了,如今眼前这女子又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