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北信介升入初三的时候,我也升入了初中。
对我来说,生活没什么变化,学校还是那个校址,同校的孩子们毕业了一些,又新来了一些,像拓麻歌子上的电子宠物更新了一样——我仍旧全部认识。
但我自觉自己长大了,远比还在读六年级的小葵要成熟,虽然她的班级就在我隔壁。和我同班的悠斗显然也这么认为,他开始更多地和男生们一起玩。
小葵很不高兴,经常和他吵架。在我反驳了悠斗的“地平说”理论之后,这种情况变本加厉,他每次见到我们都要“哼”上一声,跟我欠了他十瓶汽水似的……呵,男生。
我一直都觉得男生们很小肚鸡肠。
之前有男生用比柿子还酸的语气问我,为什么要采取寄信这种麻烦的通讯方法?大家都这么忙,明明有交换过号码,不如发手机邮件。
“哎呀,你那个北哥哥是不是根本不想理你呀,所以才不和你每天联系。”
我给了他一个白眼,送给他一句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金句。
“你管我呢。”
在我看来,实体信件比邮件更具备情感的重量,这是一种古老的浪漫,他们是不会懂的。嗯,这样就更体现出了信介哥哥远超同龄人的优秀。
就算不对标北信介,我也觉得我们学校的男生都十分一言难尽。这群人总以为变成熟的标志是偷偷抽烟、喝酒以及和女朋友去镇上过夜……你对他们说理想,他们对你说长大后要生一个足球队的小孩,好像生小孩比养活一只电子宠物还要简单。
那时候我已经学了生物课,在午休的时候,我靠在天台的栏杆上,对小葵锐评:“他们等长个子宫再说这些‘理想’吧。”
小葵在我旁边玩排球:“那他们需要重新出生一次。”
我们的笑声飘在风里,在狠狠鄙视过他们之后,她忽然问我:“那你的理想是什么?”
13。
理想一般和“喜欢”有关。
有些人喜欢运动,长大之后就想做运动员。妈妈小时候喜欢拍照,后来开了照相馆……我尚且没弄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提到理想,难免有些茫然。
我想到了北信介。
上个月,他给我寄来了他在姬路城拍的照片,是他一位喜欢摄影的女同学帮他拍的。和妈妈待久了,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照片上的景和人的比例把握得很不错,不仅可以看到背景里的屋檐像白鹭一样展翅欲飞,还不会忽视人物的所在。
他看起来长高了不少。
北信介在信里说,和歌山县的和歌山城和姬路城、松山城一样厉害,合称日本的三大连立式平山城(啊?那是什么?),据说有不少时代剧都会去取景。如果我感到好奇,可以先去那边看看。
我大为惊奇,原来我们这里就有这么特别的地方啊……我都没去过。
我们镇上的每个孩子都是山上的野草,被放养着长大的,因为家长们根本没空。我已经算是好的了,每天能和妈妈说上几句话,还是因为她只在果园工作半天,下午会回照相馆。更多的人去外面打工,只有过节时才回来。
去城里的巴士有两辆,早上过来一辆,另一辆过去,下午的时候再反过来。但长辈们没时间,也不放心孩子们自己坐车,所以从我记事起,我没有离开过这片山带,小葵和悠斗也是如此。
我们都只能从大人们的口中,从有限的书籍,还有收音机和电视的报道中去了解外界。山的那边是大人们带着口音的描述,是纸页上的字,是吱吱哇哇的电流声,以及wtv和关视的漂亮主持人。
站在山顶上,我看到的还是山。
地球是圆的,我只要去更高的地方,就能看得更远。但蜿蜒的山带在我眼里被拉成了无限长。我闭上眼睛想,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去外面。”我睁开眼睛,告诉小葵。
至于去外面做什么,还没想好。
小葵点点头,说小时候我们就说过了,以后要去和外面的男孩子结婚——我笑着塞了块梅干到她嘴里,打断了她的话。
“不,不只是为了这种事才要出去。”我说。
我想知道山的外面是什么样的,不是通过报纸、收音机、电视或者新兴的因特网。我想用眼睛去看,那里能让我看到地理课上才会有的旷野和大海吗?那边的人出门会经常坐飞机、列车和轮船吗?他们每天不用爬到山顶,就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去一览世界吗?
如果有一天,我去了山的那边,而我的眼睛不能记住我看到的风景,那我就把它们拍下来,照片是储存记忆的好工具。
啊,我什么时候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相机呢?
14。
妈妈在看过兵库寄来的照片后,神情若有所思。我问她怎么了,她说这张照片的摄影师很用心,问我北信介和拍摄人是什么关系——大约又想开点关于喜欢的玩笑。
我嫌她总是在意这个。话说回来,喜欢到底是什么?城里人的“喜欢”应当是和我们这里的“喜欢”有区别的吧?我可不觉得学校里那些情侣就是喜欢。